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办公室 二00六年七月四日
入夏以来,西充县降水量明显偏少,遭遇了10多年来罕见的干旱。据气象资料统计,从4月30日至6月28日连续60天降水量仅为100.9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60%,特别是5月14日至6月28日连续46天降水量仅50.9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近73%。由于降雨偏少,造成25条溪河断流,1218口塘堰干枯;大春作物普遍出现苗叶萎蔫、干枯等现象,60%的稻田断水开裂,部分望天两磅田的水稻田裂口达10多公分;玉米苗叶普遍枯萎,海椒等经济作物花蕾干落;有近10万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据统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
目前,根据近期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分析,短期内无明显较大降水过程,干旱仍将持续发展。
面对严重旱情,县委、县政府紧急动员,要求各级乡镇和相关部门必须做到“三到位”,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挽回干旱损失。
宣传到位。县委和各乡镇党委树立“抗大旱、救大灾”思想,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抗旱救灾措施。县和各乡镇开动宣传工具,滚动发布气象信息和抗旱救灾知识,县乡村三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宣传和教育群众主动克服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集中精力抓好抗灾自救工作。
责任到位。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抓好抗旱救灾工作。近段时间,县、乡镇、村干部坚守工作岗位,到群众中去,到受灾严重的村社和农户中去,组织群众、帮助群众找水、引水、运水,妥善处理好旱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措施到位。一是千方百计用好水源。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调水原则,在能享受升钟水库水源的地方,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统一管理,提高了用水效益;在不能享受升钟水库水源的地方,充分利用好塘、库、堰、溪、河等现有水源,通过抽、引、提和围河扎堰、多扎竹节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用好地表水;在干旱特别严重的地方,通过挖丈坑和找水打井的办法,寻找地下水,增加抗旱水源。各涉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搞好抗旱救灾服务,全县共派出200余名技术人员到村到户开展技术指导,出动13300余台次抽水机具,开展抽、提水服务,帮助群众打机井800余口,打丈坑4000余个,拦河扎堰100多处,出动送水车辆500余车次,浇灌农田(地)近9万亩,解决了3万多人、5万余头牲畜饮用水困难。二是尽力提高土壤墒情。动员农户利用作物稿杆、糠壳、稻草等,对耕地进行覆盖,减少土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三是抓好“科技制旱”。针对各类苗木生育进程和长势,及时施用壮苗肥,施用淡粪水和磷钾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实施肥水深施,挖窝灌水、浇后覆盖,实行浅中耕,截断毛管水,减少土表水分蒸发。同时,对于受旱严重的旱地作物,及时组织群众抢时改种,补种了红苕、蔬菜等作物。四是及时筹措抗旱资金。县财政紧急安排21万元抗旱资金到旱灾十分严重的乡镇,主要用于保证提灌用电、地下找水、抗旱保苗的及时之需。各乡镇也正在多方筹资,以不误抗旱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