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红旗村:构建山水田园 打造水美新村 绘就“人水和谐、山水相依”魅力新画卷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10
浏览:885
字号:
A+
A
A-

近年来,同安街道红旗村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心,以党建引领持续巩固水美新村建设成果,做细做足水文章,让有限的水资源“活起来”、身边的水环境“美起来”、山区的老百姓“富起来”,绘就了一幅“山水相融、人水和谐”的水美村新画卷。西有战旗,东有红旗。如今,红旗村已经成为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一颗璀璨的新星。阳光、白云、雪山、水蜜桃......让红旗村成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诗意栖居之地。

一、背景情况

同安街道红旗村位于成都市东部,处于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腹心区域,平均海拔700米,是纯农业山区村,幅员面积6.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0余亩,主要盛产水蜜桃枇杷等,距同安街道城区6.5公里,距龙泉驿区城区10公里,距成都市中心25公里辖区东西城市轴线、成安渝高速穿境而过,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4151423人。近年来,先后获得省市区三级四好村”、成都市“首批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成都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成都市三美新村示范村”、成都市四好农村路示范村、成都市“水美新村先进单位”等称号。通过水美新村建设,吸引社会资本盘活山水资源,村集体经济实现壮大,村民实现增收,乡村振兴战略深得民心。

11.jpg

同安街道红旗村王家湾林盘俯瞰图

二、主要做法

一是以水润山,厚植山水生态本底红旗村身处山区,缺水问题较为普遍。为改变缺水现状,红旗村以水美新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山区(丘陵区域)水美新村建设模式,梳理原生态山水肌理,蓄塘成湖、建渠引水多元推进水资源补短托红旗水库水源,蓄水42万方,建成提灌站5座,输水管道1.8万米,高位水池27,实现库、塘、湖、渠互连互通能力。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先后安装智能水表1300套,覆盖灌溉面积4000提高农民每亩增收700。建设生态超市1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项目2个,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生活排污、生态景观用水能力。为落实理山治水理念,利用“一半青山一半城”天然优势,投入300万元,改建塘堰7处,新建引水管道约4000米,修复提升生态湿地30余亩,形成了“村邻水、田见方、路沿渠、桃成林”的优美山水形态。为把山区水域资源管好管到位,在红旗村建立河长制工作站,创新1311”工作法,成立3支管护队伍,实施“积分+”制度,以家庭、企业为单位,网格划分“责任田”,充分发挥“红黑榜”,引导村民保护水资源、参与治理水环境,激活水美新村治理“大能量”。

22.jpg

龙泉山最美森林书店-新见书山

二是以境引凤,构建多元业态场景。按照水美新村建设“七有”标准,拓宽产业发展模式,水生态修复、滨水景观、功能服务等与文创、设计、休闲、民宿等新兴业态深度融合,期整合资金1100万元,完成打造亲水景观依托原有地形地貌,4级跌水喷泉1200平方米修建错落式石板路2彩虹桥1临水种植各色花卉2万余株、植绿1000余亩设置夜间景观灯1000余个,实施水生态修复11万平方米,完成蓄水、水生态修复、建渠、引水、改路、优化公服配套设施。优美的山水环境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约5000余万,成功开发 “新见·书山”“三叁与肆”“不二山房等项目,在红旗村形成民宿集群,连续3实现营业收入超过900万元同时,依托以水环境为核心的优良生态本底,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水生态价值转化,投入970万元,实施180梦里桃乡王家湾林盘水蜜桃低效果园改造,每亩收益提升1.2元。营造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美丽宜居水美新村场景,投入724万元,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处、垃圾分类收集池1公共厕所2景观步道3.4公里观景台6凌空栈道1,产业道路17有效提升了红旗村综合承载能力

33.jpg

龙泉山红旗村“彩虹桥”观景平台

据统计,红旗村通过水美新村建设,政府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约0.87亿元,成功打造成都市AAA王家湾桃溪谷林盘,已经成为“新旅游·潮成都”休闲游乐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水美经济助力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44.jpg

红旗村红旗水库

三是以业富民,焕发机制创新活力。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治管并举、管办分离、市场逻辑、全域覆盖”原则,以村集体为核心,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索“村集体+经营主体+村民”机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农房和院坝林盘等资源,发挥新见书山等网红打卡地的引流效应,释放原生态山水林盘对现代都市人的吸引力,依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全年接待市民游客150人次村集体通过观景平台底层租金、停车场收入、民宿收益分红等年均增加收入70万元村民通过水蜜桃果园改造、房屋土地出租就近就业摆摊售货等年均增加收入6万余元。在大运会期间,红旗村王家湾的成为观看主场馆烟花的最佳位置,新见书山被誉为龙泉山最美森林书店,“彩虹桥”也成为成都网红地,观看西岭雪山、成都468339电视塔等打卡点。

 

三、经验及启示

2020年前红旗村主要收入来源以水蜜桃种植为主,产业发展单一靠天吃饭,全村人均收入不到3万元,村集体基本无收入,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村民无休闲场所。得到全体村民积极支持通过水美新村建设等项目,在红旗村流转土地50余亩用于环境修复改造,将原生态的山水田园精雕细琢,山林湖草田组成一组组和谐画卷,经过改造红旗村整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红旗村村民也有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每亩每年有2000元收入)、新型消费场景(环境提升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赏花品果)等方式拓宽了产业发展模式,全村村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2021年人均收入达4.4元。同时项目引进的经营主体按照协议约定将年收入的7%作为村集体收入,每年70余万元。目前内已形成长期运营管护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维护”原则,采取“经营主体+红旗村村集体”共同维护模式,聘请第三方公司对环境卫生、绿化步道、休闲设施、水景观、水质进行维护和常态监测保障了消费场景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游客和村民提供舒适、美丽整洁的休闲环境。

较之偏远山区,红旗村具有相对完善的公服配套设施和巨大数量的城市人口消费需求,乡村与城市融合性较强,能够实现乡村与城市发展上的互惠共生、空间上的共融、要素上的双向互动。为此,有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首先,深挖细排摸清家底,是因地制宜引产业的基本前提从适合产业发展的角度认真摸清辖区人口状况、土地资源以及气候条件,掌握是否具备稀有植物、奇峰怪石、溶洞土坑水塘等,按照“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原则,借鉴先进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路和方式方法,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适宜于发展的产业,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培育扶持文宿、博物馆、科研基地等新型业态,为产业发展增添人文气质,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产业形态。

其次,深研细究科学规划,是高效发展保长远的根本支撑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理念,按照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依托上位规划,统筹区域定位,结合本地实际,明确重点发展方向,依靠专业力量和本土专家共同乏力,认真编制《红旗村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规划》《红旗村王家湾川西林盘专项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确保各类规划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下一步发展瞄好方向、定好道路,为红旗村又好又快发展打牢基础。

第三,深学细悟用活政策,是集中力量促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实际出发,以“为我所用”的态度认真研究乡村振兴、土地规划、地灾减灾、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熟悉政策限制规定、掌握利好政策所需条件,坚决守好政策明确的红线和底线,积极争取政策红利,为优质项目落地和产业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大力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勇于探索、勇于试水,用实践的成果探索全新途径。

第四,深拉广结互利共赢是多元参与共发展的不竭动力建立企业、村集体、村民互利共赢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理顺“村集体—企业—村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发动村集体让利企业,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高村民收益稳定性,同时引导企业将利润提成反哺村上,支持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集体做好支持企业发展保障工作,确保实现多方受益、利益共享。

第五,深耕细作总结推广,是巩固成效上台阶的有效途径。在逐步总结“水美新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适时将山区经验向坝区村推广,认真挖掘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短板,及时结合山区和坝区实际,分析根源成因,研究出台“补丁”措施,充分吸纳正负反馈,持续完善模式机制,不断巩固发展成效,力争稳步踏上新台阶。2023年,街道坝区村阳光村参考红旗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正式启动“水美新村”项目建设,持续展现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实现山上山下要素流通、经验互补、共同振兴的良好局面。

湖水潋滟、水鸟云集、小桥流水、廊台水榭景景相连。夏日荷花飘香,杨柳依依;冬日白雪微皑,群山矗立。如今的红旗,以水为媒做大了村集体经济,彰显了水文化,做足了水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一副“山水相映、水村相融、人水和谐”的水美新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