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共有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6座、小(2)型水库100座、塘堰5643口,受工程年久失修、基层工作人员重建轻管、机改之后部门职能交叉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截至“十三五”末,全区仍有16座水库、2099口塘堰“带病运行”,坝体工程性损坏、设施运行不畅、水体环境污染等隐患尚未根本消除。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巴州区水利局高位统筹,强化资金、技术、人才、职能多项整合,创新机制建设,优化保障措施,落实“三个坚持”,稳步、精准、快速推进塘库堰整治。
图1:化成镇白庙村山坪塘整治
图2:曾口镇书台村山坪塘整治
一、坚持立足全区,主动下沉摸清底数
针对2019年机构改革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职能职责划归农业农村部门及撤乡并镇导致乡镇基层水管人员大规模调整现象,水利部门牢树全域一盘棋理念,摒弃“移交即不管”的懒政思想,按照“积极稳妥、密切配合、平稳交接、有序进行”的原则,严格遵循省水利厅《关于切实做好山坪塘安全度汛工作的通知》精神,主动配合开展塘堰管理,组建区级行业专班,辅以乡镇水利岗工作人员,以村组为单元,于4月上旬核查重点山坪塘266口,排查病险塘2099口,完成全区5643口塘堰名录调查,完善了基础信息档案,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山坪塘安全度汛工作的通知》《水利工程常见险情及处理措施》,落实重点山坪塘防汛“三个责任人”310人,为有序开展塘堰管理、防汛抢险及除险加固夯实基础。
二、坚持统筹发展,多元投入提速建设
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水美新村和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整体呈现投资增大、项目增多、效益增强的态势。全年已投入资金2190余万元,整治山坪塘124口,新建蓄水池18口,新增恢复蓄水10.2万方,新增改善灌面2100亩。一是高位谋划。按照《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对标起草印发《巴中市巴州区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结合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中药材示范产业园、粮油产业片、生态养殖片建设规划,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塘堰整治。拟定至2025年末,全区投资4.5亿元,整治塘堰1500口。二是统一标准。上半年由水利部门牵头,在征求区级相关部门意见后,因区实际及时出台了《山坪塘工程整治技术标准(试行)》,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技术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三是分类实施。整合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资金320万元,在天马山镇狮子寨、玉堂办事处桥炉等村整治山坪塘14口,新建蓄水池5口,新建提灌站1处;使用抗旱救灾专项资金1075万元,在鼎山镇玉凤、平梁镇青包山等村整治山坪塘83口,新建蓄水池4口;利用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资金580余万元,整治山坪塘21口,新建蓄水池9口;鼓励并适时引入社会资本投入60余万元,整治山坪塘2口;使用村级公共设施维护费162.4万元,整治山坪塘4口,维修养护山坪塘738口。
三、坚持重管强管,创新机制规范运行
全面梳理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短板,分类集中完善补短措施,逐一整改销号,提升管护水平。坚持“管防救”一体化建设,结合河湖长制先进经验,创建“3375”塘库堰管理机制,细化“2271”管理措施。
(一)“3375”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三级组织体系。组建区、乡、村三级塘库长制办公室,分级负责辖区内塘库堰防汛减灾、日常管护、应急救援、水污染防治工作指导与监督。二是落实三个管护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塘库堰管护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分别负责政府主体、技术指导和现场管护责任。三是突出七项重点任务。出台《全面实行塘库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工程安全巡查、雨水情测报、防污染、防溺水、设施维护、物资管理、红线保护七项重点工作内容。四是明晰五大部门(单位)职责。建立水利、农业、应急、生态环境、乡镇五大主管部门(单位)职责清单,既分工协作,又信息共享。
(二)“2271”管护措施。一是每个塘库长制办公室,建立一个塘库名录库和建设管理工作推进台账。二是每个塘库长一本《塘库堰管理手册》,一本《塘库堰巡查记录簿》。三是每个塘库设置一名塘库长、制定一个管护(包括应急抢险)方案,建立一个维修养护与整治台账,设立一个公示(警示)牌,放置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竿、一根救生绳。四是将塘库长制纳入河湖长制年度考核。
今年以来,全区已建立三级塘库长制办公室328个,落实“三个责任人”5891名,增设防溺水警示标牌4200余块、救生圈3800余个、救生竿5300余根、救生绳4600余根,累计开展塘库堰巡查2万余人次,细化工作措施30余条,发出提示函、督办单23期,整改销号塘库问题19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