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傍晚7时许,阆中市文城镇大桥村渔民李永祥在嘉陵江边撑船收网准备回家,突然,他感到拖网沉重,随之又是一抖,他预感到一定有“大东西”,于是,小心翼翼地将渔网拖出水面。
李永祥一看吓了一跳,只见一条红色大鱼在网内挣扎。“那样子太吓人了!鱼脑壳像狮头,嘴唇一张一合,我一生打鱼20多年,从来没见过这种鱼!”在几名村民的帮助下,他找来一张大网,将“怪物”网住后,沉入江中避免死亡。
“怪鱼”惊现大桥村的消息不翼而飞,5月9日,李永祥给记者打来求助电话。
记者赶到现场,看到李永祥所称的怪鱼通体呈胭脂红色,经现场测量,鱼身长1.35米,胸围0.6米,体重35公斤,鱼体两侧的中间部位有一条宽约10厘米的紫色鳞甲带,一直从鳃下延伸到鱼尾,头部光滑而细腻,酷似狮子头,鱼嘴巴周边有明显角质趋化带,背部在背鳍起点隆起,上唇与吻皮形成一条白色唇圈,下唇向外翻出形成一肉褶,上下唇具有许多细小的乳突。
见怪鱼形状“怪异”,记者拨通了以打鱼为生的杨平的电话,根据记者的描述,杨平分析,这条鱼极有可能是水产部门宣称在嘉陵江已经绝迹的胭脂鱼,再根据重量分析,杨平称该鱼已有60多岁。
阆中市水利局局长黎兆龙和水产专家闵清富来到现场,经鉴定,该鱼系在嘉陵江消失40多年的胭脂鱼,又名黄排鱼、粉排鱼、火烧鳊鱼,是中国的特有属种,分布于长江和闽江水系,现在发现的这尾胭脂鱼无论从身高和体重来说,在川内都极为罕见。
闵清富告诉记者,在嘉凌江渔民中,自古就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的谚语,这里的“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是指白鲟,而“黄排”则是胭脂鱼,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这3种鱼体型巨大。中华鲟和白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对于胭脂鱼的去留问题,老闵仔细对其进行了体检,发现除了几片鱼鳞被渔网挂脱外,胭脂鱼身体并无大碍。在记者的见证下,黎兆龙、闵清富和李永祥3人抬起胭脂鱼,小心翼翼地放归嘉陵江。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