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3日刊文,报道我省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现精细用水,以应对极端天气条件的相关内容,原文如下:
记者昨(22)日从都江堰灌区管理局获悉,今年该灌区将向丘陵灌区输水8.1亿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1065.53万亩,比去年增加25.53万亩,实现652.98万亩水稻适时栽插,较去年增加22.98万亩。同时,该灌区向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市及工业供水12.3亿立方米,向成都市锦江生态环境供水6.71亿立方米,供水量与去年持平。
水情研判:极端气候挑战大
目前,紫坪铺水库可调节库容为3亿立方米,灌区蓄水近12亿立方米。为完成上述任务,要克服以下困难:
首先是来水波动频繁、时段性缺水的常年性问题。该问题一是由于上游及灌区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其次是缘于紫坪铺水库发电调峰。
目前,岷江上游的松潘、黑水、理县、茂县、汶川5县无明显积雪,尤其松潘以下地区的降雪明显少于历年,雨夹雪情况多于积雪,高山积雪几乎没有形成,将会进一步加剧春灌来水不稳定的形势。
灌区气候状况不容乐观,冬干春旱已经形成。据省气象服务中心预测,岷江上游来水区,在春灌高峰期的5月气温偏高,7—8月有和历年相当的伏旱发生,汛期洪涝较常年略偏重。灌区3—5月总降水量偏少1—2成,东部有一般性春旱发生,春播期间大部地区仍存在阶段性降温,初夏有一般性夏旱发生。
省气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剑阁县原本在4、5月才开始出现的暴雨,今年2月就出现了。继去年四川遭遇有史以来最暖冬天后,过去几个月大气环流的极端性仍旧非常明显,导致今年气象预报的难度增加,但可以预见极端天气过程不仅频次多,并且极值也会突破一些观测站点的历史极值。
加强管理:精细用水可节流
2020年前,都江堰灌区将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并力争成为水利部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首批试点单位,从节水生态型改造措施以及体制创新、现代管理制度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力争10年左右完成该试点任务。
位于都江堰丘陵尾水灌区的人民渠二处灌区,确立了两部制水价,通过计量用水,计量收费,在灌面增加近40万亩的情况下,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反降。截至2016年底,该处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49,居全省前列。
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位于龙泉山脉的浅丘区,以及大邑县局部旱片尾水区,立足“水路不通走旱路”,与农业部门配合对农业生产做出水、旱两套方案,在确实来水困难的情况下改种旱作物。
有效灌面123万亩的外江灌区岷江引水量小,而泡田用水在5月中旬以后较为集中。对此,该管理处根据各地收割进度和用水需求,在各条支渠之间和支渠内部全都实行轮灌错峰用水。 (本报记者 吴平)
原文链接:应对极端天气精细用水保春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