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坚持“五到位”加快推进小农水建设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15-11-03
浏览:1565
字号:
A+
A
A-

近日,记者在笔山镇贝庄村的小农水建设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广袤的农田里村民正忙着砌砖打夯,运输水泥沙石的车辆来回穿梭。原来,村民们正利用晴好天气,在田间抓紧时间开挖田间灌溉渠、平整山平塘大坝,一条条新建的渠道,一口口新砌的蓄水池,在宽广的田野间纵横交错,2015年小农水项目建设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该县水务局驻点技术员告诉笔者,贝庄村小农水项目概算总投资130多万元,目前该村村民义务投工投劳850余个,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5%。自全县召开2015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启动会以来,该县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坚持“五到位”,加快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为了让广大群众成为项目建设的主体,积极引导参与建设,使其了解相关政策,该县水务局、财政局、项目乡镇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召开了启会动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村青壮大量外出务工,通过“一事一议”组织群众投劳筹资,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农民投工投劳,兴建短、平、快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春节前后返乡时机,进行工程建设尤为重要。还充分利用赶场天,向广大干部群众发放小农水政策宣传单,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体制改革到位。按照“政府引导、分级管理、群众主体、部门指导、先改后建、先建后补”的原则,由受益群众民主协商,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用水三个制度,实行民主谋水,协会管水。

三是科学规划到位。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尊重民意、民办公助”的原则,该县结合水利工程现状,科学规划,整治病害,配套渠系,形成了库塘堰池相连,彻底打破了“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规划时,发放“小农水建设问卷调查”,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踏勘选点,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遵循“先急需、再必须、后发展”的原则,统筹解决问题。

四是技术指导到位。每个村落实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驻点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技术“三统一”。统一技术标准,依据《小农水建设施工技术要求》,按照现场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工程建设。“统一技术指导”,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工程一线,现场施工,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第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做到小农水建设项目发展到哪里,技术指导就到哪里。“统一技术把关”,各施工单位要严格施工程序,工程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对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单位应停工整改。

五是质量监督到位。按照民办公助的特点,实行“分片负责、乡镇包干、村社专人、群众自主”的四级监管监督机制。县财政局、县水务局、项目乡镇和村全程监督,项目村要设立“施工、质监、资金”三个管理小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落实党员、群众代表质量监督制度。

该县坚持“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总体思路,“三不三议三自主”群众决策机制和“三网三水三注重”的建设管理机制,2015年度在西兴镇、白衣镇、涵水镇等5个乡(镇)9个村实施,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坚持以灌排工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为核心,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截目前止,已完成形象进度的42%,改造山塘24口,新建及改造渠道12.5公里,新建蓄水池12口。(平昌县水务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