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在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中,着力抓好“三个整合”,不断夯实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集中连片,充分整合涉农工程项目。该区将小农水项目与全域灌溉、灌区配套改造、农发土地整理、国家土地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进行充分整合,每年集聚上亿元的项目资金,整村连片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水治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农田就整理到哪里,林草措施就跟进到哪里,新村建设就辐射到哪里,促进整个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面貌的提升。金峰、新皂、关帝、玉皇、石洞等乡镇的项目区实现了蓄水有塘库、灌溉有渠堰、排涝有沟涵、沉沙有坑凼,取得了蓄泄自如、灌排有序、旱涝保收的良好效果。
——加强效能建设,重组整合农民专合组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种养、加工、经纪等各种农民专合组织,存在杂乱、散漫、不规范的情况,以实施小农水项目先改后建为契机,根据出资比例高低、管理维护能力、灌溉受益范围等进行整合归并。金峰镇莲花池村、五福寺村、大石桥村,关帝镇拱桥村、水塘村等将村内的农民用水协会与蔬菜、水果、水产合作社等,进一步明确了投入、权属和产出,落实了责任、权利和义务。整合后的农合组织精干高效,规范运行,有效扭转了农业基础设施重建轻管、农业产业发展零星分散、农民增收进程步履蹒跚的局面。
——开发保护并重,优选整合农业开发企业。坚持做到发展农业经济和保护农村生态并重,重点发展优质蔬菜、生态养殖、花卉林果、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农产业。对前来项目区的农业开发企业,根据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整合优选,对高耗水产业和引起土壤退化、污染环境的产业坚决说不。先后引进和发展壮大了鸿宇实业、佳昊蔬菜、兴达食用菌、金翼葡萄等一大批农业开发企业和生态农庄,在金峰镇沿“金环线”建成了十里大棚蔬菜长廊,在关帝镇、杨家镇沿阴山河打造了闻名全市的杨关产业带。区境南部农耕区通过小农水等涉农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成为了绵阳主城区的“菜篮子”基地。
实施小农水项目两年来,涪城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470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446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80万元,投劳折资1650万元,完成新建渠道70公里,整治渠道345公里,整治山平塘187口,修建蓄水池177口,整治石河堰26处,技改提灌站26处。新增有效灌面1.24万亩,改善灌面3.82万亩,新增浇灌面积0.1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36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85万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36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65万元。2013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05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