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召开抗旱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06-10-23
浏览:5681
字号:
A+
A
A-
        

为深刻汲取今年我省抗旱减灾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大灾之后深刻反思、对兴水治旱进行再动员再部署,102021日,省委、省政府在达州市召开了抗旱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作大会工作报告。达州市、资阳市、广安市等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会议由副省长张作哈主持,省人大副主任敬中春出席了会议。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等省级相关部门领导,各市(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我省遭受了80年一遇的特大伏旱,其中部分地区达到100年一遇。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强度大、受灾损失重。面对特大干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把抗旱减灾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机结合,取得了大灾之年少减产的显著成绩,实现了大灾之年多增收的目标,完成了大灾之年确保稳定的任务,抗旱减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会议认为,灾后反思最重要的就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灾之后要反思,反思之后要大干。今年的特大旱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有水之利、缺水之苦和无水之痛,深刻认识到“水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能力的设施保障”。痛定思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加大力度,刻不容缓。

会议认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一)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基本途径。在今年农业抗旱工作中,全省已成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提供灌溉用水125亿立方米,保灌3400多万亩,其中水稻保栽2981.7万亩,比计划多栽2.5万亩,保灌2805万亩。在大旱面前,有水利工程和无水利工程的地方,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景象。事实证明,大工程抗大旱,小工程抗小旱,没有工程难抗旱。要筑牢农村和谐社会的粮食安全防线,就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任务来抓,夯实农业稳定增产的设施基础,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二)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构筑农村饮水安全体系的根本举措。在抗旱斗争中,全省各类已成水利工程有效保障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用水,特别是人饮“三年大战”和“十五”期间兴建的600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42万处分散供水工程,确保了大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需要。要筑牢农村和谐社会的饮水安全防线,就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切实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保障。(三)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构筑农村生态安全体系的有效作法。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源头上遏制农村水土流失。

会议在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极端重要性的同时,还指出,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最显著的差距就是水利建设严重滞后。一是水利工程严重不足,特别是骨干工程明显偏少。全省蓄引提水能力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30%的合理标准;人均库容107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4。大中型水库只有110座,仅占水库总数的1.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只有375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86万亩,分别只占全省耕地的55%38%。人均有效灌面0.44亩,仅为全国水平的2/3。二是已成工程配套不全。有效灌面仅占设计灌面的80%,还有966万亩灌面没有配套。三是工程病害严重。全省现有病险水库798座,占水库总数的12%。不少工程老化失修,渠道渗漏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8,低于全国0.45的平均水平。

针对差距,会议对下一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盼望的是“一水二路三产业”。“十一五”是推进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打一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攻坚战。在水利建设上,要综合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坚持远期、近期和当前并抓,大中小微并举,新建、配套与病险整治并重,开源与节流并行,加快“治水兴蜀”进程,夯实防汛抗旱的设施基础。

从长远来看,在盆地腹部地区,计划用十五年时间,全部建成都江堰供水区等五个大型西水东调工程和武都水库供水区等四个大型北水南补工程,形成健全的五横四纵调水补水网络。在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区,建设以中型水库为主的骨干工程。在川西北高原区,建设以引水工程为主的骨干工程。到2020年,全省蓄引提水能力将从目前的260亿方提高到420亿方,水资源利用率由10%提高到16%,有效灌面从3750万亩增加到6350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从55%提高到90%,人均有效灌面从0.44亩提高到0.69亩,同时形成强大的洪水控制能力,基本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将着力构建四大水安全体系,即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安全体系、节水高效的供水安全体系、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协调发展的产业安全体系,力争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的用水环境。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力争竣工投产一批,尽快建成紫坪铺、武都水库、大桥灌区一期等3个大型工程和中江黄鹿水库等16个中型工程;早日开工一批,全力推进亭子口、永定桥、二郎庙、小井沟等4个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储备一批,加快升钟二期、武引二期、毗河引水等3个大型灌区工程和中型打捆项目兴蜀工程的前期工作。二是狠抓已成灌区配套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全部完成966万亩灌面配套建设任务,增加供水能力20多亿方,增加供水人口1000万。三是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全部完成现有798座病险水库整治任务,充分发挥工程效用。四是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计划十一五解决1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大力开展节水工作。广泛推行节水技术和节水设施,抓好节水工程建设,严格实施节水管理措施,努力做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和合理用水。计划到2010年新增节水灌面350万亩。

今冬明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努力,计划到明年底以前投入9亿元,新建480处集中供水工程和一大批分散供水工程,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开展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争取中央扶持,搞好以都江堰灌区为重点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抓好思德水库等中型灌区万亩以下渠系配套建设。计划明年内投入3.5亿元,新增配套灌面30万亩,增加供水能力近1亿方,发展节水灌面70万亩。三是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争取完成20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恢复库容3200万方。同时对今年因旱干裂的水库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处理。四是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动群众实施以四水(水池、水窖、水塘、水井)为代表的集雨节灌工程,提高旱片死角的蓄水能力。计划明年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解决71个县157个旱山村的缺水问题。同时抓好末级渠道建设和维护,组织引导群众搞好农毛渠的新建、疏淘和整治。五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监测。规划明年完成2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六是抓好蓄水保水提水工作。目前全省工程蓄水只有54亿方,比去年同期少22.7亿方,不能满足明年春灌需要。要采取各种措施作好蓄水保水提水工作,今冬全省计划提水8亿方。

会议还就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州)长作为政府第一责任人,做好这项工作责无旁贷。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下决心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抓紧编制规划。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5]50号文件要求,争取用一年时间完成我省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要突出可行性,强调科学性,注重规范性,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编制,并经同级人大审议,作为项目安排依据。四是深入发动群众。要按照“一事一议”政策,动员组织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要符合中央和省的政策,只要做到让农民群众直接受益、能够体现农民群众意愿,就可以放手发动、积极组织,这与增加农民负担是两码事。五是完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拓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参与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建领域;推广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力争在5年内,实现全省80%以上有效灌面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工程管理;加快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力争到明年底,基本完成全省水管体制改革任务。

会议还表彰了2006年抗旱减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2006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先进市(州)。遂宁市船山区委等51个单位和南充市高坪区水利局抗旱服务队队长袁胜等100名同志被分别授予抗旱减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资阳市荣获2006年度“李冰杯”竞赛水利项目一等奖,成都市、巴中市、达州市、广元市分获二等奖,德阳市等9市分获三等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考察了达县赵家镇、大竹县二郎乡、竹北乡、柳定片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


(农建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