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县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14-03-17
浏览:1264
字号:
A+
A
A-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只有兴修农村的中小水利系统,让农村的河道沟渠畅通起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才能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一直以来,荥经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渠道老化、渗漏现象严重,加之“芦山4.20地震”的影响(荥经县是重灾县之一),水利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荥经县通过努力,争取到了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并将迎来水利工作“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

荥经县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属于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之一。涉及龙苍沟镇、附城乡、六合乡、花滩镇、荥河乡共五个乡18个项目村。工程建设总投资3222.83万元,其中:中中央资金1500万元,省级资金400万元,市级财政100万元,县级财政500万元,群众筹资13.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709.33万元,新建渠道89.17km,整治渠道81.71km,整治山坪塘9座,改造泵站4处,新建蓄水池22口。

荥经县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将结合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现已规划打造以青龙乡、附城乡、五宪乡等乡为核心的万亩猕猴桃核心区,以宝峰乡为核心的万亩茶叶基地,以烟竹乡为核心的“万羊千户”核心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将完善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使农业生产条件和抗灾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按荥经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施工单位选取办法,2014年1月22日至1月26日“小农水”项目乡(镇)、村在县财政、水务、发改、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下,随机抽选合格的施工单位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项目乡(镇)、村分别先后公开抽选确定了施工单位,并与施工单位签定了工程施工合同。

为保证春耕生产,荥经县“小农水”工程于今年2月动工,并全线铺开,4月中旬可全部完工,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可以提高农业抗灾避灾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连年干旱少雨,粮食生产安全很难保障;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后,全县新增灌溉面积2.39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4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面0.03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35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从4.66万亩提高到10.40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9提高到0.56,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96万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2 .68%,必将极大提高我县农业抗灾避灾能力。

项目建设坚持“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群专结合”为前提,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按“一事一议”、“先改后建、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

荥经县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龙头,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通过与土地整理与生态修复、“4.20地震”灾后新村聚居点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村镇规划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庭院风貌改造等有机结合,提高项目的整合度和综合效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提升了我县农业发展能力,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推进了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也是加快“4.20芦山地震”农村灾后重建的需要。示范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实施连片建设,有序推进,形成规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只有尽快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并建立公示制,明确项目法人、资金数目、建设队伍,接受老百姓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建管机制和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不断完善项目申报、项目审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资金管理和项目管护等制度,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荥经县水务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