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渠县积极落实措施,扎实快速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形成运行高效的组织机制。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水务、发改、审计、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局、交通局、扶贫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渠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中的组织、协调、资金与资金整合、资金配套和调度工作,并设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深入实地,优选方案,形成强农惠农的建设机制。我县委托三峡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组织设计人员对如何做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调研,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编制《渠县2013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做到项目实施与财政预算编制相结合,将配套资金纳入预算,确保经费有保障;做到项目实施与农民切身利益、群众关心的问题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到项目实施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做到项目实施与强农惠农项目相结合,整合支农资金,发挥整体效益。
层层落实,分解任务,形成奖罚分明的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分管领导、水务站站长、项目村及有关部门参加项目建设的工作会,对乡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项目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分解,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予以分析。各乡镇、县水务局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项目有督查、有考核、有验收、有评比、有奖罚的机制。
严格资质,逗硬审查,形成公开透明的准入机制。通过在县电视台、政务中心电子显示屏上发布公告,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项目业主代表组成评审小组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从18家报名施工企业中确定出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资质、信誉业绩良好、垫资能力强、施工组织能力好的专业施工队伍,然后由项目村业主代表在资质、业绩等实质性审查合格的专业施工队伍中随机抽取专业施工队伍来承担项目施工任务。各专业施工队现按照相关程序快速投入了工程建设。
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形成质量保障的监督机制。在项目安排上,围绕粮食安全,选择产业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开发成效显著的渠北、板桥等3乡15个村进行重点实施;在项目布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田网、水网、路网综合规划,桥涵站渠全面配套,确保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做到项目区结构调整、作物布局科学合理。同时,建立了政府引导、村社(协会)组织、部门督导、村民代表监督、群众直接参与的建设管理制度。县小农水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抽派专人做好各项目村工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项目乡镇、村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和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管理,确保高效、优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目前,渠县小农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土石方13.31万立方米,砌石1.47万立方米,混凝土4.7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 3838.42万元,占总工程量的69.38%,力争在2014年春灌用水前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渠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