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三年治水兴水路 跨越发展硕果丰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12-09-11
浏览:971
字号:
A+
A
A-

三年治水兴水路  跨越发展硕果丰

——巴中市20102012年开展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李冰杯竞赛活动情况

 

20099月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总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水利厅领导和各局(处)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常年治水兴水,大打水利建设大会战,努力构建全域水务综合体系,开创了巴中水务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全省水利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三年治水兴水,开启四个率先

在全省率先出台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意见。2011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出台后,47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中共巴中市委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治水兴水推进水利跨越发展的意见》。20111010,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巴中市推进水利跨越发展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系全省唯一出台1号文件具体推进办法的市(州)。

在全省率先建立每两月由市长主持召开水利专题会议的工作推进制度。自去年10月以来,市委、市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全市水利建设专题会(重点水利工程推进工作专题会议、大中型水库建设推进会),由市长亲自主持,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市级相关部门、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县(区)交账、部门发言、领导决策,通报实施进度,梳理解决问题,安排落实任务,督促工作推进。3年来,全市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电视电话会议、水利工作会议28次,书记、市长多次出席并讲话。

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局和建立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通江县在全省第一个组建了饮水安全局后,平昌县于今年3月成立了饮水安全局,巴州区、南江县于今年7月组建饮水安全局。以县(区)为单位,采取财政预算一点、供水企业缴纳一点、水务行政事业性非税收入计提一点的办法,在全省率先筹集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制定的《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征收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受到省水利厅、农水局高度肯定,转发全省各市州及县市区借鉴。2011年全市筹集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700余万元,2012年已筹集近1000万元。

在全省率先创建小农水示范市。我市平昌县、通江县于2009年列为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今年又通过竞争立项成功列为第四批重点县;南江县、巴州区于2010年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巴中是全省第一个所辖县(区)全部列为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的市(州)。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努力创建小农水示范市,精心编制了《巴中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市建设规划》,是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编制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市(州)。巴中小农水建设探索出了民办公助、先改后建、先建后补的新机制,被誉为全国、全省山丘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

二、三年治水兴水,实现四大突破

项目规划大突破。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努力抓好项目储备,完成了《巴中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巴中市全域水务发展规划》、《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等13个综合与专项规划,尤其是国家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共规划大中型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12座,其中巴中9座,占全流域的四分之三,投资117亿元,占全流域总投资165亿元的71 %,为全市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规模大突破。2012年度完工各类水利工程3948处,实现新增蓄引提水能力3328万方、首次超3000万方,新增灌面6.56万亩、首次超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面10.48万亩、首次超10万亩,新修和加固堤防17.1公里、首次超10公里

水利投入大突破。2010年前,全市水利建设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上级财政投入和群众投劳折资,年度水利建设投资不到4亿元。2010年来,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年均增幅1倍以上。2011年度完成水利投资8.81亿元;2012年度完成水利投资近16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特别是2010年来,巴中市、县(区)本级财政水利投入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2787万元,20117072万元,2012年度6.1亿元,3年增长20倍以上。

机制创新大突破。对全市水务设施积极探索搞活经营权、转让使用权、拍卖所有权的机制创新,着力盘活水务存量资产、期权资产。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推行确权颁证、抵押贷款、滚动发展的改革模式,充分发挥水能、水产、水面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探索出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充分肯定的两先两后四自主(先改后建、先建后补,自主申报、自主实施、自主监督、自主管护)建管机制。通过出让6座防洪控制性水库的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筹集全市大中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2亿元;大力推行BTBOT、所有权竞价拍卖、经营权抵押、收益权出让等市场模式,破解投入难题,筹集水务建设资金21亿元,其中:通过BT模式,投资7亿元建成了巴城一期堤防10公里,拟开工建设巴城二期堤防和提升闸坝;通过BOT模式,投资1.5亿元建成了通江县污水处理厂,投资4亿元正在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兴文新区污水处理厂;通过股份制合作,开工建设了市第二、三水厂;通过收益权出让,获得银行贷款1.5亿元,用于大型水库前期工作经费。

三、三年治水兴水,彰显四大飞跃

治水理念大飞跃。坚持以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治水理念由全域灌溉全域水务转变,水务投入由单一的国家投入向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和市场手段并重转变。按照全域水务的规划要求,提出了努力构建利农利工利商利民的水利综合体系的发展目标,打破城乡割据、打破区划限制,统筹解决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等突出问题。以全域水务服务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努力实现保障生活用水、解决产业用水、调节生态用水的治水兴水目标。

工作成效大飞跃。我市水利项目李冰杯年度绩效考核,2010年获全省第一名,2011年获全省第二名。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省级绩效考核,2010年两个项目县均获优秀20114个项目县(区)获“3120124个项目县(区)全部获得优秀。大中型水库工程推进速度在全省靠前,红鱼洞水库从项建到可研的速度创造了全省大型水库前期工作的纪录;湾潭河水库前期工作进展快,已列为全省2012年开工备选项目;双桥水库在全省在建中型水库中建设速度最快。

宣传工作大飞跃。2010年度反映巴中水利建设经验作法的文章和消息,新华通讯社刊载了3篇、中央电视台播报了2条。2011年度反映巴中水利建设经验作法的文章和消息,《人民日报》刊载1篇(巴山欢歌幸福水)、新华通讯社《内参选编》刊载了1篇(巴中建立水利综合体系破解老区发展难题),新华网首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等16家著名网站转载《巴河波涌 巴山欢歌——四川巴中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综述》,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中国水利报》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200余篇(条)。2012年度反映巴中水利建设经验作法的文章和消息,《人民日报》刊载2篇,《四川日报》刊载6篇(头版头条1篇),《中国水利报》刊载9篇(头版1篇),在各类报刊、网站刊载文章210余篇。三年来,巴中水利经验稿件,先后首次在《人民日报》、《内参选编》、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刊播宣传,巴中水利闻名全国。

治水经验大飞跃。2010428,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座谈会在巴中市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场,是全省近三年承办全国性水利会议的唯一市州;2010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到我市专题调研总结农田水利建管机制;20101225,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巴中市、平昌县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我市是近三年承办全省水利建设现场会的唯一市州;2011228,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巴中市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山区水利建设为题作经验交流发言,是大会交流水利建管经验的唯一市州;2011328,我市平昌县在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以集聚民力兴水富县 创新机制活水惠民为题作大会交流发言。三年来,共接待省内外来巴中考察学习水利工作团队150余批5000多人次。巴中市水务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正如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2012114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巴中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感谢巴中创造了很好的精神,不但对全省,而且对全国都有影响,这就是我们的小型水利建设。我们四川大量的是山区、丘区,如何化解这些地区的人畜饮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我们巴中做出了榜样,我们在巴中召开了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水利部也高度肯定,要求全国的同志到巴中来考察。”

     (巴中市水务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