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瘠的土地流金淌银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12-08-20
浏览:954
字号:
A+
A
A-

——广安区小农水项目实施惠民侧记

数万亩产业基地里,星罗棋布了不少农民新村,一片片稻田环绕其间,绿色满地生机盎然,田水电路四网配套,阡陌纵横四通八达。放眼望去,田成方,路成网,渠成链,树成行,菜成片,产村互融发展,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美丽画卷,这是记者814在广安区河西现代农业园区见到的喜人景象。

广安区委副书记、区长文建平告诉记者,这是广安区科学实施小农水项目结出的硕果。近三年来,该区科学规划,精心实施,严格监管,新建渠道131.62千米,整治渠道164.24千米,改造泵站9,整治塘堰149,新建蓄水池325口,小农水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为全国小农水现场会提供现场,2010年、2011年获得全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绩效考核第一名、第二名,得到中省领导高度评价。

统筹规划一盘棋   集中连片建致富工程

814,在广安区大龙万亩优质蔬菜基地,记者看到成片的豇豆一望无际,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没有进行土地整形前,我们的田地基本没有收成,现在多亏政府实施小农水项目,整体规划、集中连片改田改土,今年亩收入1万元没问题。”大龙乡黄坝村村民刘忠菊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广安区决策者清醒认识到,规划的权威、超前和全覆盖,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首要基础。该区严格遵循“全域统筹、集中连片、助农增收”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按照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充分调整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项目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原则,多次实地踏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研究制定《广安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将小农水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相结合,涉农涉水项目做到整合规划,集中选址,保障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促进项目实施区域产业、民生发展的关联度,促进了农村农业统筹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在项目申报之初就注重资源整合,将小农水项目纳入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水利设施建设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并与其他涉农项目打捆实施,壮大了建设规模,促进了项目互补,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农业产出效益大幅增加。

民建民管民受益   群专结合建惠民工程

花莲渠地处广安区悦来镇镇重点小一型水库———石桥沟水库渠道最未端,贯通老马坝场镇,全长5公里,流经花莲、马坝等3个村,滋润着3000亩农田,由于年久失修,村民种田“望天收”。今年初,“小农水”建设的东风吹来,花莲村村民和在外务工经商者踊跃捐资投劳,村里共筹集资金10万元,参与一般土方开挖和建筑材料转运,更换涵管160多处,不到一个月畅通、拓宽并衬砌了渠道,提灌站焕然一新。

按照“政府引导、民建民享”的原则,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积极鼓励农户投资投劳,大力倡导社会人士、团体捐赠赞助,形成项目补助、财政补贴、群众自筹、业主投入、涉农整合“五方互动”的小农水建设投入机制。三年来,项目区总投入达3.19亿元,其中小农水项目专项资金12016.10万元(其中中央3200万元,省级3150万元,市区财政配套级1691.9万元,群众及社会筹资811.6万元,投劳折资2822.6万元),整合农业、水利、扶贫、国土整理等项目投入1.98亿元。

针对项目投资大、施工面广、工期短等问题,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水务部门专门确定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法人,推行项目责任制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项目区各村召开了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就工程建设方案、农民投劳的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充分征求用水农户的意见,并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让老百姓参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项目建设成后,区水务局迅速对已完工的项目及时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明确用水户协会的管理职责、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对渠系工程、配套建筑物、提水站等设施,具体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实行了责、权、利的统一和管护责任的落实。

(广安区水务局 尹建华 陈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