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粮食生产用水安全、城乡饮水安全、工业和服务业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形势,涪城区委、区政府将实施全域灌溉、推进全域发展列为了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核心指标和发展指标,大力开展全域灌溉建设。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灌溉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并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实行全域灌溉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问责制。
二、编制规划。我区编制了《涪城区全域灌溉规划》(2011—2015年),已通过市水务局审查和省水利厅批复。到2015年,我区全域灌溉10项核心指标将全面实现,9项发展指标将明显提高。主要指标如:耕地灌溉率将达95%,农村生活用水供水入户率达98%,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落实率将达85%。
三、抓点示范。我区结合“杨(家)关(帝)产业带”的打造,全面启动了全域灌溉示范片建设,沿阴山河主河道10公里长廊地段,重点实施“六项水利工程”。建设水源囤蓄工程,解决有水蓄不住的问题。实施柏林水库、小岛水库、倒角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63口山平塘治漏、清淤,恢复蓄水能力20万立方米。建设防洪排涝工程,解决水多排不出的问题。整治阴山河主河道10公里,使其防洪能力由不到2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整治排水沟渠55公里,根治长期困扰当地农业发展的农田渍涝灾害问题。建设渠系配套工程,解决有水灌不了的问题。对经人民渠引水的玉杨丰灌区10公里斗渠进行硬化防渗,新建100公里U形渠道,新增、恢复、改善有效灌面1.2万亩。建设旱地浇灌工程,解决高处浇不到的问题。建设蓄水池100口,蓄水容积1万立方米,新增旱地浇灌面积350亩。建设高效节水工程,解决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建设大棚蔬菜微喷灌1000亩、葡萄管道滴灌2000亩,实现适时、精确、节约灌溉。建设人畜饮水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完成从吴家至杨家、关帝供水管网铺设,使绵阳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至示范片,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价、同受益。
四、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全域灌溉示范片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全域灌溉建设高潮。去冬以来,已完成病险水库整治5座,新增、恢复水方13.3万立方米;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69处,解决了6500余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塘堰整治85处,新建、技改小型提灌站10处,配套、改造渠道185公里,新建蓄水池158口,新增、恢复改善灌面1.65万亩,新增旱地浇灌面积550亩。全区农田水利和全域灌溉建设投资达1.65亿元,其中群众投劳折资0.72亿元。
(涪城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