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库水流淌,纵横池渠交错,挥汗如雨施工……这是在通江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31个项目村建设现场随处可见的场景。
“我2亩多的‘望天田’终于可以不靠天落雨了,水库的水可以直接放水到田栽秧。”兴隆乡鱼池村四社村民郭汝安对今后的粮食生产有了十足信心。
在通江县,鱼池村是典型的干旱村。项目实施前,洗脸洗衣水集中再浇田地是该村的真实写照。自从该村自被确定为小农水建设项目村后,村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全村人民建设水利积极性异常高涨,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群众投工投劳折资达到25.64万元,依托小农水项目整治山坪塘2口,新建微水池3口,新建渠道
“过去因缺水,粮食产量不高,老百姓吃粮还要靠买,现在水源有了保障,粮食一定会有很高的收成。”村主任苟继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如今塘渠相通、池渠相连、农田畅灌、稻谷丰收已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小农水项目实施后,鱼池村不仅农业生产灌溉得到了保障,人畜饮水也得到了彻底解决。通过小农水项目与涉农项目整合的建设机制,整合资金15.9万元,建集中供水工程6处,解决了全村1220人的饮水难。
“小农水,真安逸,整治塘库修渠系,金水银水浇田地;小农水,实惠多,蓄水除旱粮满坡,人畜饮水永不渴,大地飘香挂金果……”这首快板在当地广为流传。
“小农水项目是发展山区小水利的主要途径,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旱山村水源问题势在必行。”通江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全县2010年小农水31个项目村共投资 4221.01万元,整治山坪塘182口、石河堰11处、提灌站8处,新建和改建微水池315口, 新建和改造渠道189.37公里,完成高效节水灌溉7.65亩。(通江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