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四川农村供水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整体性提升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2024-04-10
浏览:1635
字号:
A+
A
A-

实施水系连通项目后的梓潼县马鸣河。实施水系连通项目后的梓潼县马鸣河。

宝石桥水库是开江县的重要水源地。宝石桥水库是开江县的重要水源地。

南江县熊包梁供水工程。南江县熊包梁供水工程。

  青神县第三水厂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质巡查。  青神县第三水厂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质巡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021年以来,我省积极实施乡村水务建设,推动农村供水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整体性提升,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贯彻落实省委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四川正式迈入推进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


梓潼县: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现代水网体系

□安斌 张羽 (图片由梓潼县汇智水务有限公司提供)

  “过去,我们这里水资源匮乏,用水困难;现在,武引西梓干渠水源不断,大家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近日,绵阳市梓潼县仁和镇青元村村民李栓英感慨地说。

  近年来,梓潼县委、县政府聚焦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水库安全管理和水美乡村建设,全力推动城乡水务一体化,成功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先后荣获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省乡村水务先进县、省级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等荣誉,一个功能完备的现代水网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全力建好城乡“供水网” 织密农业“灌溉网”

  现在,青元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智慧水利”带来的便利——通过梓潼汇智水务平台和一体化供水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水厂远程控制和集中管理;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业务受理、工程抢修、水费收缴“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城乡供水“同服务”;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经受住近年的高温天气考验,保障了全县人畜饮水安全。

  这样的成绩如何实现的?“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梓潼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政府配套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的资金筹集模式,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1.35亿元,统筹配置梓江水、武引水和水库水3种水源作为县域饮用水源,建成梓江马溜坝、梓江青安村和天生堰3个骨干水源地,实现城乡供水“同源”。

  此外,梓潼县还敷设管网6000余公里,建成宝石、许州、文昌三大供水片区,形成辐射全县、城乡联网、末端连户的城乡“供水网”,截至2023年底,全县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3.11%。

  在农业灌溉方面,梓潼县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攻坚行动,主动承接和融入省市水网,以完善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完成2000余口“当家堰”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维修整治,构建起多水源共济、多工程互补、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水源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梓潼县还启动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注重田间工程与灌区骨干工程衔接连通,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95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3.99万亩,构建起田成方、路成型、渠成网、沟相连的农业“灌溉网”。

全力筑牢水库“安全网” 构建乡村“生态网”

  5月,我省将正式入汛。在拥有东方红水库、三合水库等众多中小型水库的梓潼县,水库安全度汛是每年防汛工作的重点。

  如何筑牢水库“安全网”?梓潼县始终坚持群测群防抓水库安全防治,全面落实169座水库行政、技术、巡查值守“三个责任人”;全覆盖开展水库防汛抢险应急演练,逐库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建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构建起全县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

  此外,梓潼县还全面推进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近年来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800余万元,完成县域内所有中小型水库、水闸、引水渠埝安全鉴定,水利设施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在构建乡村“生态网”方面,梓潼县也在积极行动。近日,在文昌镇、长卿镇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施工现场,几台挖掘机将渠系内的淤泥不停地挖起,施工人员忙着修建边坡和挡墙。

  “依托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我们积极构建节水配水管理、基础设施生态网络、河湖保护、水旱灾害防治、现代水利制度、蜀水文化‘六水新村’建设体系,加快打造河畅水清、功能健全、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美新村,目前已建成20余个。”梓潼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梓潼县正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现代水网体系,在城乡水务一体化、农田水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重点改革领域全面推进,水系连通、水美乡村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创新思路正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能”!


开江县:全力推动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

□李傲寒 (图片由开江县水务局提供)

  “家里用水比几年前方便多了,水质、水量都很好!”临近中午,达州市开江县八庙镇长堰沟村村民刘茂富和家人正在厨房做饭,只需轻拧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近年来,开江县抢抓全省第二批乡村水务示范县建设契机,围绕“乡村水务、农业灌溉、水库及渠道、水美新村”四大板块,着力在农村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全力推动农村水利工作从“打基础”向“强推进”转变。

做深做实 推动城市化供水服务向村社延伸

  开江县地处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境内“三山微水七分田”特征显著,地形从东北至西南逐步由深丘、浅丘向平坝过渡,相对落差大,给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推进带来挑战。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好水源地才能有效保障水源的水质、水量。对开江县来说,在推进乡村水务建设的进程中,稳定、优质的水源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坚持水源为先,积极开展备用水源建设。例如,奋力推进大雄水库、徐家堡水库扩建工程、纸厂沟水库、胡家沟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建设,增强宝石桥水库饮用水源保障能力,同时连通宝石桥水库、明月水库和其他小型骨干水源,为实现‘大水源、大水网、大联通’的目标增量提速。”开江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水质保障方面,开江县加大投入力度,对全县300余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逐步安装净水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升级改造供水管网,确保城乡供水工程无论大小,水质均有保障。

  此外,为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开江县还建立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投资建设机制,推动供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组建城乡供水服务中心,开通供水服务专线、发放农村供水服务卡,畅通群众涉水问题反映渠道,采取“联合办公、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方式,统筹城乡供水服务管理,推动城市化供水服务向村社延伸,做好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

协同推进 加强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水务、农业灌溉、水库及渠道、水美新村”也是全省乡村水务示范县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大板块”缺一不可,开江县通过协调推进相关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水利工作质效。

  “今年春灌用水没问题吧?”近日,开江县宝石桥甘棠镇转洞桥村村民王海龙来到宝石桥水库大坝上,向水库管理人员询问今年蓄水保障情况。

  作为川东北地区的一座大型水库,宝石桥水库的库容达1.07亿立方米,开江县70%的耕地靠它灌溉,灌溉面积近20万亩。

  在农业灌溉板块,开江县委、县政府要求,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全县灌区内农田春灌及“稻田+”示范基地用水,严格执行《宝石桥水库渠系配套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与相关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整改台账,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如实登记,逗硬惩处。

  不仅是宝石桥水库,开江县还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及时对已到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全面启动“把脉问诊”式安全鉴定工作,并按照轻重缓急,分批次规划实施,形成水库工程建设“工程平安+运管标化+环境美化”工作思路,确保每一处水利工程既发挥工程效益,更发挥社会效益。

  此外,在水美新村建设方面,开江县以抓实“水之治”扮靓乡村、打造“水之美”致富一方为总目标,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加强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做足乡村振兴“水文章”,努力实现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的目标,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水利保障!


南江县:在深山区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

□张勇 苟晟 (图片由南江县水利局提供)

  “现在用水很方便,水质也很好!”近日,在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甘溪村易地搬迁聚居点,村民彭秀玉正在做饭,谈起家里的自来水,她十分满意。

  过去,彭秀玉和家人住在公山镇甘溪村的半山腰,用水一直是个难题,如今只要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啦啦流出来,清澈甘甜。

  近年来,南江县致力于缩小城乡供水差距,立足山区实际,以建设全省第二批乡村水务示范县为契机,持续用力构建南江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水利支撑。

坚持规模化 夯实“三大”供水基础

  南江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处深山区,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季节性缺水明显。过去,不少山区群众只能靠肩挑背扛找水吃。

  小小一滴水,关乎大民生。要提供优质、稳定的供水,水源是前提和保障。对此,南江县开工建设汇田河水库,扩建杨家沟、坳盘窝、魏家沟水库,规划建设官房沟水库、群力水库等骨干水源水库工程,新增蓄水2293万立方米。同时,将空木河、玉泉河等优质河流水资源引用调度再分配,有效解决县域内水源不足的问题。

  有了大水源,还要建设大水厂。南江县在海拔590米至1320米的长赤、大河、坪河、关坝等区域,阶梯分片布局,建设千吨万人规模化水厂10个,日供水能力达到8.76万立方米,覆盖350个村(社区)40余万城乡居民。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5%以上,供水保障率达到98%以上。

  有了规模化制水能力,如何把优质水送到千家万户?这就需要配备大管网。对此,南江县建成空木河至长赤、熊包梁至正直、玉泉至赶场等管网联通工程,安装输水管网60余公里,将县内北部空木河水源引至长赤镇西南部,切实解决长赤、正直片区水源缺乏问题。

  “全县形成了一张从北到南、从高到低、纵横联通的供水网络。”南江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乡村水务建设过程中,当地坚持规模化,不断夯实供水基础设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专业化管理 形成新的城乡供水格局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注重“三分建、七分管”。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坚持市场化运作。”南江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全县乡村水务建设,该县明确南江县乡镇供水有限公司作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平台公司,承担县域内村镇供水投融资、工程建设、运维管理等职责。

  供水工程建设需要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

  一方面,南江县争取债券资金2.02亿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实施关坝和云顶2个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智慧供水、南部片区管网联通工程等建设;安排整合资金、衔接资金等900余万元,对25处村镇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

  另一方面,借力平台公司和社会投融资,融资1.42亿元,建成大河、八庙、空木河3个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融资0.6亿元,建设北部管网联通工程、村镇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南江县还向社会融资1.6亿元,建设熊包梁、东垭、虎跳沟3个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融资2.28亿元,建设县城第二水厂。

  在供水工程管理方面,南江县推行集中专业管理,由南江县乡镇供水有限公司对水厂进行专业化管理。规模化供水工程全面配套建设水质化验室和水质检测设备,对主要指标进行“一日一检”。

  此外,南江县大力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信息化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水务”平台。在红光镇、集州街道等实施智能卡表改造,实现智能化管理。在优化供水服务方面,该县积极畅通服务渠道和问题反馈渠道,户户张贴农村供水服务明白卡,县、镇、村、供水公司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开展全天候服务,实现城乡供水同服务。

  “随着乡村水务建设深入实施,目前全县互联、互通和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的供水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深山区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南江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青神县:城乡供水一体化 竹乡清泉润万家

□帅鹿麟 (图片由青神县水利局提供)

  “以前喝井水,现在通自来水,太方便了!”提起家里用的自来水,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村民潘淑芳脸上露出笑容。

  不仅是诸葛村,还有安家坝、百家池、三清寺……一长串陆续通自来水的村庄名单背后,是青神县水利惠民生的实践和决心。近年来,青神县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让一泓清泉成为城乡居民幸福感的“不竭之源”。2023年,青神县入选全省第三批乡村水务示范县名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好水同饮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近日,在青神县自来水厂,为了确保供水系统安全正常运转,巡检人员对厂区入水口、出水口等供水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自来水水质检测中心实验室人员对自来水进行常规分析并做好检测记录……

  “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频率和项目指标要求,我们委托第三方进行水质检测,水质检测合格率100%。”青神县自来水厂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水质安全,企业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和35台检测设备,对供水生产全过程开展水质检测。

  优质自来水的生产是青神县高质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缩影。近年来,青神县锚定“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目标,让城乡居民用上同样优质的自来水。

  ——城乡供水同源。为了提升供水品质,青神县投入资金3.5亿元,实施复兴水库扩建工程,形成了以复兴水库水源为主、黑龙滩水库为备的“双水源”供水模式。

  ——城乡供水同网。青神县投资2.1亿元,新建规模化水厂1处,全县供水能力提升至4万吨/天。通过实施3个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项目,建设供水管道500余公里,新增和改善农村供水人口5.5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29%,规模化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也提高到66.19%。

  ——城乡供水同质。青神县建立了完善的水质检测制度。现有水质检测中心1个,检测指标数109项,负责出厂水检测;县疾控中心定期对供水末梢水水质进行抽验。这些措施使得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提升至100%。

  ——城乡供水同服务。青神川能水务有限公司成立维修部,负责全县供水设施的维修养护和日常巡查工作。同时,在每个乡镇设立维修点,并在每个村公示维修养护电话,实行供水问题上门服务,有效提升了供水服务保障能力。

好水共用 保障生产、生态用水

  作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内容,青神县优化生产供水,提升灌区供水保障能力,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在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的鸿化堰南干渠施工现场,南干渠整治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施工人员正忙着坡面浇筑、混凝土收面和养护工作,工程建设井然有序。

  据悉,南干渠整治工程是鸿化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地点为鸿化堰灌区,主要内容为整治7条总长约26公里的渠道。

  “去年项目开工后,完成了8公里南干渠的渠道整治,今年要完成剩下2公里的渠道整治。项目实施后,鸿化堰灌区取水量约42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将达到5.7万亩。”鸿化堰灌区服务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青神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生产用水。依托“一江五河”和“三水库”,青神县实施了3个中型灌区渠道整治项目,整治渠道80余公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得到提升,新增和改善灌面达到8.54万亩,恢复灌面1.36万亩。

  与此同时,青神县还大力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实施4个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安装计量设施187套,逐步完善农业供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并成功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得益于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推进,2017年以来,青神县建成占地面积600余亩的唤鱼公园、占地面积2000亩的竹林湿地公园,以及700亩竹里海棠公园、1000亩竹里桃花公园等调蓄空间,为“竹里青神”提供了生态水景。

  下一步,青神县将以“提高供水水源水量、增强供水抗风险能力、加强供水水质保障、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创新供水管理体制机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供水水网体系和现代化水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农村水利高质量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