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中江:一个丘区大县的水库运管探索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4845
字号:
A+
A
A-

「本文来源: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今冬明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黄金时节。

12月2日中午,德阳市中江县青市水库病险整治现场,工人正忙着在大坝上“收边扫尾”。忙着搅拌水泥的彭淑兰和几名工友还没有去吃午饭的意思。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想让这座除险加固后的水库早点把水蓄起来。

11月中旬,四川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这是继年初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视频会后,省级层面对同一事项的再部署,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记者近日前往水利大县、全国首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中江县实地探访。

A/兴利

地处沱涪两江分水岭,靠水利建设改变极度缺水的命运

“因为干旱,种红薯的时候,要用铁铲在地里挖出一个个小洞,还没挖几个,手已经震得生疼……”彭淑兰是黄鹿镇五丰村7组组长,在她的记忆里,母亲讲过太多关于缺水的故事。

彭淑兰的记忆,也是几代中江人民的共同记忆。

中江县地处于沱江和涪江分水岭的脊背上,境内山矮沟夹,集雨面积小,大部分地区属浅丘陵,但其面积、人口均超过整个德阳市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丘区大县。

与此同时,中江还是闻名全省的干旱县,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仅730毫米,加上138万的总人口,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0立方米,仅为全省的七分之一,属极度缺水地区。

为了与干旱抗争,建国初期,全县每年都要投入1300多万人(次)的劳力与旱灾作斗争。从1952年起,跟全省很多地方一样,中江开展了兴修水利的浩大运动。

“首先是对旧有塘堰进行修复,同时又修建了一批山塘和小型水库,但由于降水少,仍不能满足全县农田灌溉的需求。”中江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王菁莲说。

始建于1959年9月的都江堰灌区人民渠六期工程,为中江带来了岷江之水。据中江县水利局副局长吴勇介绍,人民渠六期工程是一个“引、蓄结合,以蓄为主”的引水灌溉工程,其特点是“夏秋有水无处蓄,冬春水少无水来”。

为尽可能多的屯蓄水源,中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兴修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各类水库,形成“长藤结瓜”,而中江在每年汛末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先把自家的“瓶瓶罐罐”装满水,以备来年春灌之需。

B/困扰

不少水库超设计年限运行,工程老化开始陆续积病成险

青市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始建于1956年,当时是把临近的几个堰塘扩建联结而成,直到1964年主体工程才完工能够蓄水,是周边3100亩农田的灌溉水源。

“那个年代修建的很多小水库基本上就是村民们自己投工投劳,没有什么技术标准、建设规范,建设全凭经验。”王菁莲说。

说到这里,王菁莲举了个例子。中江县的老旧水库近两年有30多座出现过白蚁危害,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大坝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考虑对填筑大坝的土石进行“杀虫”。而现代水库大坝的建设过程中,对填筑的土石进行严格消杀和药物处理来预防白蚁危害,已经是标准作业。

青市水库投入运行六十多年,又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破坏,主要建筑物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2019年9月,在安全排查中被鉴定为“三类坝”(存在质量隐患问题,影响水库大坝安全,不能正常运行的坝)。

中江县共有水库67座,其中62座为小型水库,这些水库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属于“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经过几十年运行,这些“爷爷辈”的水库进入了集中发病期,开始陆续积病成险。

“每年我们都有跟青市水库一样‘久病成疾’的水库。过去,这些水库普遍存在工程老化、设施不配套、运行维护薄弱等问题。”吴勇说,对极度缺水的中江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存在的瓶颈必须着力破除。

C/破题

确保水库良性运行管护,着力解决好人和钱这个核心问题

12月2日吃过午饭,中江县龙台镇驷马垭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粮森就骑上摩托车来到村里的彭家沟水库大坝上。王粮森的另一个身份,是彭家沟水库的巡查值守责任人。

当天,王粮森跟彭家沟水库的技术责任人——中江县河湖保护中心龙台站的职工唐伟约好,一起对水库安全运行情况做一次联合巡查。

“而在几年前,县里的大部分小型水库是由乡镇和村进行分散管理,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维护薄弱等问题。”吴勇表示,要想把工作理顺,必须着力解决好人和钱这个核心问题。

为此,中江县首先是解决“有人管”的问题,通过聘请村组干部、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形式,为全县境内的小水库都配备了专职管护员,其中每座小(1)型水库为2人,小(2)型水库为1人。

除了“有人管”,还要管得好。考虑到管护员在水库运行管护上可能存在不专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中江县还会定期针对管护员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王粮森虽然是个庄稼汉,但经过几轮培训,他也对均质土石坝、位移观测桩等技术名词如数家珍。

我省95%的水库属公益性水利水库,财政对水库维修加固和运行管护的经费支持有限,中江也不例外。那水库运行管护如何做到“有钱管”?

“我们将小型水库运行管护的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对等配备专兼职管护人员和补助资金,相关费用全部由县财政予以保障,2019年解决经费556万元,2020年安排财政预算660万元。”吴勇介绍,因为中江是极度缺水地区,水利设施是经济命脉所在,因此县级财政在相关资金上可以说是优先安排、全力保障。

考核是指挥棒,问效是试金石。为了强化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抓手,中江县进一步逗硬考核:将小型水库管理纳入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把小型水库日常管理考核结果与管护经费挂钩,并作为相关人员年度目标考核、职务调整、评先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正是在水库运行管理方面的有益实践,去年11月,中江县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名单,成为全省仅有的三个县(区)之一。

“成为样板县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根据省上部署,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中江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在盘活资产方面,未来将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水库的除险加固、运行管护与经营中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