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送来灌区发展“东风”——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灌区探索用水计量信息化见实效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日期:2021-05-26
浏览:7165
字号:
A+
A
A-

 □本报记者 蒋文 通讯员 邵明亮

  当前四川省成都市农耕作业如火如荼,灌溉用水进入高峰期。近日,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龙泉管理站职工周启国,到东风渠东干渠巡查,实地了解灌区用水需求。

  周启国在一处智慧水利集成阀井旁,点开了一个手机App,点击上面的开闸按键后,渠底立刻传来机械操作的轰隆声和水流声。此时,灌溉用水顺着地下管道流入了田间地头。

  东风渠灌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地,是全国特大型灌区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干渠16条,总长816公里,主要承担着向成都、眉山两市19个县(市)区和天府新区输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以及向龙泉山、黑龙滩两大水库灌区输水的任务。

  “传统水闸要人工操作,开闸、关闸速度都很慢。现在,操作都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效率提高了很多。”周启国指着渠道对岸的一个传统手摇式分水制口说。

  智慧水利集成阀井系统的使用,是东风渠灌区探索用水计量信息化、自动化的一个缩影。整个东风渠灌区共有877个分水制口,像这样采用智慧水利集成阀井系统建设的断面制口已经有130处。

  “信息化改造计量设施可有效解决渠系末端分水设施的调水及时性、计量准确性等问题,解决上游灌区大水漫灌、水量浪费严重,下游无水可灌的问题。整体提升全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东风渠管理处供水科科长周伍光说。

  除了节省人力外,用水计量信息化、自动化,最重要的好处就是提高了用水统计精度,能科学把握不同作物、不同用水户在不同时段的用水需求,为精准调配水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

  周伍光举例,依托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东风渠灌区农业用水消耗总量逐年下降,已从2015年的15.17亿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12.14亿立方米。节约出来的水基本满足了灌区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东风渠灌区用水结构、种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增长较快,经济作物比重增大、需水量增加,而水资源总量没变。”东风渠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要想满足新时代灌区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节水就成了关键。东风渠管理处将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分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5月21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