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灌蜀地粮满仓
来源:中国水利网
发布日期:2021-05-21
浏览:7366
字号:
A+
A
A-

□记者 罗景月 杨桦 蒋文

  “粮猪安天下,天府实名归”。

  四川,古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片土地曾经用不到1/16的耕地面积,提供了占全国1/10人口的粮食。如今,作为农业大省,四川粮食产量仍位居全国前十,排名西南地区第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眼下的四川,春耕生产如火如荼,春灌用水需求逐渐增大,做好保春灌工作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四川省水利厅按照“春灌早动员、计划早落实、制度早健全、设施早维修”的要求,严密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大春生产“满栽满插”,积极为乡村振兴、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水利支撑。

  抢抓水毁修复 以水保灌

  加快重大水毁修复、病险水库整治是保障春灌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早在今年3月,四川省水利厅就召开了全省农村水利暨春灌工作会议,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亨孝要求春灌工作“早部署、早安排,有动作、有声音,抓细抓实抓落地”。此后,在全省水库安全度汛及水毁修复、春灌用水工作视频会议上,郭亨孝再次提出要充分利用冬春修时机,抢抓重大水毁修复、病险水库整治、维修养护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已成水利工程的蓄水输水保水能力,确保大春生产“满栽满插”。

  在都江堰外江灌区泗江堰工段,记者看到现场水毁修复工作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据四川省都江堰外江管理处第三管理站站长陈浩介绍,2020年入汛以来,都江堰外江灌区发生多次强降雨,导致外江灌区多处枢纽建筑物及河道堤防遭到不同程度的洪水冲毁。为保障2021年灌溉供水和安全度汛,灌区共投资2166万元,对味江河上人民堰枢纽、西河三合堰枢纽、石头堰枢纽、泗江堰枢纽下游等工程损毁地段进行了防冲加固处理。

  据了解,四川全省大春期间计划栽插水稻面积2800多万亩,用水量约为57亿立方米。目前各类工程运行正常、水量囤蓄充分,截至4月底,全省总蓄水量78亿立方米,能够保证今年春耕生产用水需求。

  自动化计水 以水定量

  “以前开关闸速度都很慢,现在手机上一键操作,效率高多了!”说着,周启国就打开APP操作了起来,只听渠底传来轰隆的水声,渠道中的水顺着地下铺设的管道流入了田间地头。周启国是东风渠管理处龙泉管理站的一名职工,他对这套智慧水利集成阀井系统的操作流程十分娴熟。

  自去冬以来,东风渠灌区投入578万元,打造了东风渠管理处用水计量平台,完成封闭式集成阀井项目,建设包括新南干渠进口在内的8座水文测站建设,为春灌期间灌区水资源调配提供了智能技术支撑。截至2020年年底,东风渠在各个干渠重要断面和支渠以上制口安装集成阀井系统,全面实现用水计量,其中130处断面制口可实现自动监测、计量。

  “通过实施计量设施改造,可有效解决渠系末端分水设施调水的及时性、计量准确性等问题,解决了上游灌区大水漫灌,水量浪费严重,而下游无水可灌的局面。”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供水科科长周伍光介绍。

  信息化计量设施的运用不仅实现了对整个用水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及时调节,更是对区域用水统筹管理提供了坚强支撑,让量水的“秤”更精准。这也是四川省水利厅为助力现代化灌区和乡村振兴建设再立的新功。

  科学化管水 以水促产

  百丈水库,一座承接玉溪河引水工程主干渠尾水的中型水库,坐落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上游的临溪河上。玉溪河和临溪河的水在这里相遇,潺潺流下,无声地滋养着这片长征史上荡气回肠的大地,述说着先烈为祖国献身为人民奋斗的历史。

  在这片土地上,水稻生长、茶园飘香,百姓过上了依山傍水,靠水安居的生活。而为他们用水安全保驾护航的则是一支“用水工作服务队”。它就是玉溪河灌区管理用水工作服务队。

  当前,正是春灌和防汛两项工作重叠期,除了防汛工作外,服务队还承担着跟踪服务用水户春灌工作的任务。

  “自从实行水资源的定额管理,再也没见到农民出门不关水龙头或者漫灌的现象了,因为他如果平时浪费了,春灌期间地里用水就不够了。”这是玉溪河灌区供水服务中心主任何凤萍工作28年来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何凤萍介绍,长期以来,玉溪河灌区始终坚持科学管水,严格落实“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求,根据灌区种植结构、用水需求等特点,实行“分渠系、分地点、分时段”配水,统筹协调保障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灌区通过推行合同供水、计量用水、计量收费,让供用水双方分类签订供用水合同、按时收取水费,实现“把每一滴水用到刀刃上”。这都为当地保春灌、保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订单式用水 以水稳粮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以前育一亩的秧只能插八亩地,现在至少能插120亩了。”站在水田边,看着眼前绿油油的秧苗,成都市新津绿川农耕技术专业合作社社长涂成圆满是欢喜。由于机械化培育的秧苗质量好、产量高,如今每年都会让涂成圆收到大量的秧苗订单。而这些大订单也让合作社早早就给都江堰外江管理处呈上了“用水报告”。

  新津绿川农耕技术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所需栽秧泡田的水均来自于都江堰外江灌区的羊头堰引水。春耕时节,为确保水能供到每座枢纽、每段渠道、每个人头,外江灌区管理处会提前收集汇总灌区水雨工情,做好用水预判分析,安排栽秧泡田用水顺序,做好保栽措施。

  “面对育秧基地这样的用水大户,除了合作社会根据当年秧苗订单数向我们供水管理科打‘用水报告’,我们灌区管理处也专门成立了春灌用水工作领导小组和春灌用水服务队,主动了解合作社的年度用水需求,确保真正实现‘订单式用水’。”四川省都江堰外江管理处供水管理科副科长张旭介绍,当前外江灌区已全面完成11万亩育秧用水,栽秧泡田进度达30%,灌区春灌用水工作井然有序。

  “订单式用水”不仅让水资源集约利用在外江灌区成为了现实,也进一步提升了灌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当地粮食生产安全。

  保春灌就是保粮食安全,就是保民生。当前,川蜀大地上,春灌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一幅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美好年景图在辛勤的耕耘中渐渐铺展开,为擦亮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提供了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5月19日

作者: 罗景月 杨桦 蒋文

责任编辑:罗景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