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倾力解决场镇人畜饮水困难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07-02-13
浏览:1485
字号:
A+
A
A-

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旱灾以来,广安区把解决场镇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作为一项德政工程和政治任务来抓,着眼根本明思路,立足早字争主动,分步实施重监管,整合资源抓投入,创新机制提效益,着力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使场镇饮水困难状况得到初步改善。截至目前,全区共筹集场镇饮水工程建设资金763万元,组织投工投劳3.2万个,启动国债项目7个、抗旱应急项目3个,全面实施10个乡镇供水站改扩建工程,其中大安、杨坪、广兴等3个乡镇供水站改扩建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初步解决了3.14万人、1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石笋镇供水站水源工程已竣工,利用原有制水设备已基本恢复场镇居民用水;东岳、广门、观塘、悦来、协兴、代市等6个乡镇的场镇供水工程已全部进场施工。预计20075月,10个乡镇的场镇供水站工程将全部竣工,可解决6.8万人3.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人饮解困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场镇居民的饮水条件,提高了场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晰思路,着眼根本,加强领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场镇居民吃水难题,全面保障场镇居民饮用水安全。

1、实地调研,吃透缺水实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场镇居民的饮水问题,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和分管农业的区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场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场镇人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将各方面的思想都统一到了从根本解决老百姓吃水难上来。为提高解决场镇人畜饮水困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专题调研,沉入基层,深入缺水乡镇现场实地踏勘,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呼声,全面了解场镇缺水状况,认真分析缺水成因,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组织水利部门等技术人员长期蹲点缺水场镇,走村串户摸底调查,仔细勘测场镇水源,全面收集相关资料,潜心探究缺水实情。通过实地查看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全面准确掌握了28个场镇、4.1万户居民不同程度存在缺水现象,找准了供水工程因水源枯竭、管网锈蚀破损、设备陈旧老化等导致部分场镇缺水的直接原因,为解决全区场镇饮水困难找准了病根

2、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在全面掌握全区场镇居民缺水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按照投资少、效益好,便于施工、利于管理的原则,注重因地制宜、对症施策,突出抓源治本、高效管用,搞好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着眼解决根本问题,加强有充足水源地的开发利用,坚持从水源充足的大中型水库和渠江取水,多方案比较选择取水点、制水区、调节设施等项目的位置,确保水源充足、造价低廉,做到质效兼顾。同时,根据各缺水场镇的不同情况,在东岳、石笋等水源缺乏的场镇规划实施水源开发,分别通过安子沟水库和渠江取水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水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大安、观塘等水源充足但供水管网破损严重的乡镇规划实施管网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跑冒滴漏;在广门、广兴等水源不足的乡镇,规划实施水源调剂,分别从枣山镇和渠县望溪镇引入自来水,减少供水环节,降低供水成本。通过科学规划,为从根本上解决缺水场镇饮水问题提供了保障,提高了人饮解困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提高了工程效益,降低了工程造价。

3、突出重点,统筹分步实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将缺水最严重、受影响群众最多的场镇纳入首批实施范筹,搞好分类指导,分步建设实施,重点有序地推动全区场镇饮水问题的彻底解决。2006年下半年,广安区先期启动了广兴、杨坪、大安、石笋等4个水源枯竭、主供水管道锈蚀渗漏严重、基本无供水能力、完全靠人工送水场镇的人饮工程项目。其次,将供水设施老化、制水供水能力不足,但通过调剂用水时段、分时加压送水等措施可基本保证最低生活用水的悦来、协兴、代市、观塘、广门等6个场镇的供水工程纳入下步场镇人饮工作重点,现已完成规划设计和比选招标,开始进场施工。再次,根据场镇规划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把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用水短缺的龙安、兴平、护安等5 个乡镇纳入第三批人饮工程建设,做到未雨绸缪。

二、立足抓早,建管结合,快速实施

在旱灾期间,区委、区政府立足抓早争主动,与持续发展的旱情赛跑,坚持缩短建设周期与提高建设质量并重,做到质效兼顾。

1、抢抓时间,以早争取主动。自去年5月特大旱象初显以来,广安区迅速启动抗旱减灾工作,以早争主动,做到早发现、早安排、早规划、早落实、早见效,确保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解决全区场镇人畜饮水困难。一是及早摸清现状。旱情初显后,就及时组建人畜饮水困难调查小组,成立49个小分队分赴各地调查收集灾情,并结合领导调研和乡镇报告情况,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全面摸清了各地特别是缺水场镇的缺水情况,为战胜持续发展的旱情和解决缺水场镇饮水难赢得了先机,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及早制定方案。始终坚持解决群众困难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将解决场镇饮水困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20067月,区场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先后3次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专题研究解决场镇缺水问题,并于8月中旬就制定出台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为解决场镇饮水困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针对问题复杂、涉及单位较多的广兴等场镇供水问题,采取召开现场办公会的方式,当场研究、当场定案,缩短了启动时间。三是及早组织实施。在加快场镇饮水困难方案制定细化的过程中,提前做好资金筹集、物资准备、人员组织等工作,基本做到了方案制定出台,资金筹集到位、人员组织到位、物资准备到位。20068月底,10个缺水乡镇的人饮解困工程就实现了全部启动实施,为早日解决场镇缺水问题、缩小受影响群众面赢得了时间。

2、跟踪督办,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对人饮工程建设的督查督办力度,督促施工方加快建设进度,尽快竣工投入使用,让广大群众早日受益。区级领导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为加快建设速度提供保障。区委区政府督查办会同水利部门,对全区场镇人饮解困工程建设情况开展定期专项督查和不定期的巡回督查,及时通报进度,对工作拖踏、进展缓慢的施工单位,实行挂牌督办,限期完工;对各乡镇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跟踪回访,督促限期解决。各项目建设乡镇均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实行倒排工期,抽派专门人员驻守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建设,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实行监理人员现场签到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做到项目不完成不脱钩、工程被延期要受罚,保证了场镇饮水工程建设的进度。广兴、杨坪、大安等地的供水改造项目和石笋的水源工程项目已先后分别于20069月初、9月底、11月底和12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东岳供水工程项目也将于今年4月底全面竣工,其余悦来、协兴等6个场镇的供水工程项目也已进场施工,将于今年5月底全部竣工。

3、强化监管,保障工程质量。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对人饮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坚持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健全法人负责、政府监督、工程监理、企业保证的质量保障体系,推行五定、五统管理方式,即定单位、定人员、定项目、定职责、定工程统一项目单价、统一总量限额、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组织验收,真正把人饮工程办成人民群众满意工程,办成质量过硬的德政工程。坚持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定工程、包质量制度,严把材料质量、施工监督、质量检测三关,规范施工程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逗硬开展工程验收,严格工程验收标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纪检、财政、水利、建设等部门人员深入现场实地验收,确保竣工一个、验收一个、达标一个、合格一个。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质量监督员、竣工验收人员负具体责任,责任人员全部实行签字备案、责任倒查,逐级严把质量关口。目前,已竣工的3个乡镇场镇人饮项目工程质量都达到了规定标准。

三、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多元投入

针对场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坚持以项目为牵引,激发农民主体作用,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形成多元投入人饮工程的格局。

1、政府主导,实施项目工程。认真研究中省相关政策,加强与上级部门特别是水利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争取相关部门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2006年,先后用争取到的第二批国债人饮工程资金启动实施国债项目7个,用抗旱应急工程资金启动抗旱应急项目3个,共实施了10个场镇供水站改扩建工程。2007年又用争取到的第三批国债人饮工程资金规划实施护安、兴平、龙安、三台等4个场镇供水站改造,竣工后可解决1.8万人0.7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大力实施红层找水打井工程,全区共打机井5163口,建水池(窖)64口,解决了4.5万农村人口、3.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2、群众主体,建好自办工程。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人饮工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将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农民投资投劳,采取户办、联户办等形式,建设饮水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协调服务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不等不靠改善生活条件。在大安、广兴场镇供水站改造过程中,区本级财政投入资金45万元,铺设供水主管道9.8千米,引导大安和广兴的场镇居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21万元,投工投劳0.8万个,改造一户一表”2600户,使两镇的饮水工程供水面均达到100%

3、社会参与,发展民营工程。把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作为场镇人饮工程投入的有益补充,积极创造宽松环境,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发动社会各方主动参与,投资建设人饮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采取业主垫资、分期收益的方式,激活更多的民营和闲置资金参与人饮工程建设。2006年,全区共吸呐社会资金1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广兴、大安、石笋等场镇人饮工程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创新机制,市场运行,持续发展

坚持把场镇供水工程建后管护经营作为提高工程效益的大事来抓,积极创新机制体制,探索市场化运作办法,节约运行成本,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让群众长期得到实惠,推动人饮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

1、统分结合,提高服务水平。区水利局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供水站指导、管理,切实规范营运机制,做到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供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不断提高各供水站的供水服务水平。同时,各场镇供水站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成立供水管理服务站,按照供水量大小确定管理人员职权,具体负责对机井、水泵、供水管网等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定了工程设备管理、维护的操作规程及供水服务准则,定期培训管理人员,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2、市场营管,推动持续发展。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律,将乡镇供水站经营管理推向市场,灵活经营方式,引进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业主进行管理经营,提高供水服务水平,打破吃大锅水的格局,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虎城场镇供水站已按照自负盈亏、保障供水的原则试行承包经营,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维护了供水设施正常运行,提高了供水效益,保障了场镇居民正常用水。

3、合理定价,实现互惠互利。建立合理水价机制,由物价部门根据提水及输水电费、工程折旧及维修、人工工资等测算成本,统筹兼顾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及工程运行成本确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既保障供水站的正常运行,业主又略有盈余用于正常开支及维护,同时还让老百姓吃上了安全、经济的自来水,实现了业主赢利、群众受惠的双赢格局,使场镇人饮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了以水养水的滚动发展轨道。(杨开德  李林森)

(来源:四川水利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