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工程措施抗旱显威力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06-12-29
浏览:3339
字号:
A+
A
A-

——

一组数据在今年四川省抗旱总结中成为有力佐证。

 虽然受旱范围、程度、时间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但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比2001年特大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减少了17.8%,计104万吨。

细究个中缘由,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一语中的:水利工程在抗旱中固然发挥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抗旱预警预案、科学调度和抗旱服务体系等非工程措施作出的巨大贡献。正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有力提升了全省抗旱工作水平,使我们能用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手段从容应对大旱,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准确预警 确保临阵不乱

水文预测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多年建设,四川省目前已建成30个墒情监测站、441处水雨情监测站。

早在今年4月,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关于今年盛夏盆地中部地区可能发生中等强度伏旱的报告》就陆续送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及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手中。同时,省气象局通过网络、传真,及时发布全省降水、气温信息和长、中、短期气象预报及旱情气象实时监测报告,也为全省提早调整工作重心、集中抗旱打了一剂预防针。

面对主汛期以伏旱为特点的水文新形势,1000多名水文职工昼夜坚守在全省江河湖库第一线和旱情严重地区,并组织精干力量,在盆地中部地区快速布控20多个墒情人工监测站及墒情移动监测设备,及时获取大量旱区缺墒第一手资料。在干旱最严重时期,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除了加大对固定监测点的水质监测与分析评价密度外,还要对周边重要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井点进行应急流动监测,大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连水都顾不上喝。全国水利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典型、四川省登瀛崖水文站勘测工张宇仙在抗旱日记中这样写道。

据统计,在今年旱期,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情预报中心共向各级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各类抗旱信息10万余条,发布旱情简报55期,并向国家防总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报送了30余份(次)很有份量、很有参考价值的旱情分析成果报告及统计分析专项决策研究资料。

科学预案 助力减灾增效

今年大旱,要不是区供水站3次启动紧急供水预案保证水源,我们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从哪里找水吃。814,四川广元市元坝区卫子镇卫子中学教师张德枚见到记者就开门见山。

卫子镇坐落在海拔800的半山上,由于地理位置高,尽管建有一座供水站,但一遇干旱还是缺水。今年3月底,区水务农机局首次启动一级紧急供水预案,实行限时、定量供水,同时在同镇的沈家阁山平塘找到补充水源。

5月底,该镇又出现饮水困难。区水务农机局随即启动二级紧急供水预案,将距原水源地3公里一处山平塘的水引入石河堰,再放入沈家阁山平塘,使缺水困境得以暂时缓解。

6月下旬,卫子场镇饮水再次告急。在西边已无水源的情况下,供水站工作人员立即启动三级紧急供水预案——跨乡取水,在该镇北面约8公里远的梅树乡和平水库找到新的补充水源。后经三次群众大会与多次协商,该镇最终买了5000立方米的水解渴。7月下旬,卫子镇喜降大雨,旱情彻底解除。

预案的启动,除了保证全省抗旱行动科学有序进行,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提升抗旱效率和效益。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省水利厅厅长彭述明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科学的预案,我们的抗旱行动必将劳而无功,灾区百姓的损失必将大幅度增加,全省大旱之年无大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据悉,四川省水利厅根据预案,在旱期科学指挥调水、分水、打井取水和送水。全省水利工程共提供抗旱用水42亿立方米,既保证了3200多万群众的生活用水,又满足了3400多万亩大春作物的灌溉用水。同时,在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统一指挥指导下,各地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349炮(箭)次,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精心调度 提升抗旱水平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精心调配事关抗旱救灾大局。今年旱期,四川水利部门进一步细化了各项调水、输水、配水管理制度,重点加强了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特别是跨流域、跨市、县和跨地区长距离输水工程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

65,绵阳市梓潼县城自来水告急,4万余人的生活用水面临严重困难。四川省水利厅果断实施跨流域调水,责成绵阳市水务局从武引灌区紧急调水800万立方米。

针对岷江来水量变化大的新形势,都江堰管理局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重点加密对都江堰分水的适时监控和优化调度,渠首每天调闸30余次,在保证平坝用水的基础上优先向伏旱更重的丘陵尾水灌区输水。新建成的紫坪铺水库坚持电调服从水调,充分发挥调蓄功能,蓄水5.1亿立方米,在入库流量仅为332立方米每秒的情况下,依然保证476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

伏旱仍在持续,晚秋生产在即。四川省水利厅要求各地抓住每次降雨机会引水入库入塘,尽量做到先蓄后泄蓄满再排,千方百计保证蓄水抗旱和安全度汛两不误。

地处都江堰人民渠二处尾水灌区的射洪县,历年用水都十分困难。今年,该县采取适时轮灌和突击灌溉的调水措施,使地处鲁香干渠尾段的香山、金华和凤来三镇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大型工程水源的灌溉,为东明分干渠尾段大英县的5000多亩灌面第一次送去了抗旱水源,确保了灌区农村饮水安全,有效地减轻了大旱损失。在干旱年景,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和水量,充分保证灌区的良好用水秩序和适时用水显得尤为重要。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局长肖先进如是说。

强化服务 践行执政为民

危难之时见真情。今年入夏以来的川渝特大干旱,一开始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8月份分别对四川的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89带领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深入重灾区,现场指导四川的抗旱救灾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州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抗旱救灾工作。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等省领导多次深入灾区调研,亲自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省水利厅厅长彭述明靠前指挥,主动带领水利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七赴旱区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现场研究治水治旱之策。

四川省抗旱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在今年的大旱期间,四川全省共有2万余名水利干部职工一直驻扎在抗旱救灾第一线,1000多个抗旱服务队活跃在广大旱区,真正充当起大旱的及时雨抗旱的排头兵

《四川日报》同行谭燕均、邹渠向记者讲述了2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一:覃师傅和他的抗旱服务队。

820晌午,保和镇明星村三社的柴油机、打井机还没有停下来,资阳市雁江区抗旱服务队队长覃正权一边观测进展情况,一边指挥着队员放绳索。

这么辛苦,受得了吗?是否想过不干这苦差事?

我打20多年井了,很多时候的确想不干了。但静下心来又一想,懂这技术的人不多,老百姓要水吃、要灌溉,总不能让他们干着啊。朴实真诚的语言打动了在场的记者。

武胜县中心镇秀观村628人分散居住在马鞍山的山顶地带。为解决村民们的饮水困难,该县抗旱服务队组织4个马帮,挨家挨户为村民送水。50多天来,他们冒着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每天步行16公里,毫无怨言。当地村民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向抗旱服务队送去了一心为民,功不可没的锦旗。邹渠认为,这才是大旱之中的典型,不可不说,不可不宣传报道。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工程措施的作用毕竟有限,人的力量似乎弱小。但在必胜信念和团结精神的感召下,科学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特大干旱考验了水利工程抗旱的神威,同样也更加有力地印证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非工程措施抗旱的巨大作用。谈起今年的大旱,资深水利专家、有着数十年水利情结和水利工作经验的四川省政府谢成荣参事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感慨。

(来源:四川水利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