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谈灾后反思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06-12-25
浏览:3340
字号:
A+
A
A-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刻不容缓

——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谈灾后反思

今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给长期以来风调雨顺、鱼肥稻香的巴蜀大地敲响了警钟。寒冬正时,新年将近,面对来年的春耕生产,四川省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蜀乡人民不再遭受缺水之苦、无水之痛?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分管四川省农业和水利工作的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构筑农村三大安全体系

记者:面对抗御百年大旱取得的重大胜利,您对全省抗旱工作有何评价?大旱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和教训?

郭永祥:旱情发生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抗击特大干旱作为中心任务,紧急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打好抗旱减灾攻坚战并取得三个方面的重大胜利:大灾之年少减产,大灾之年多增收,大灾之年保稳定。从这次抗击特大干旱的斗争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刻不容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认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构筑农村三大安全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筑粮食安全体系的基本途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能力的设施保障。今年大旱中,有水利工程和无水利工程的地方,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景象。如全省骨干工程灌区受旱面积不到总灌面的110,大春生产保持稳中有增;而非灌区受旱面积高达耕地总面积的72%,大春粮食减产幅度高达35%86%。事实证明,大工程抗大旱,小工程抗小旱,没有工程难抗旱。

其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解决群众饮水难、构筑农村饮水安全体系的根本举措。当前,吃水难是影响农民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水质差是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抗旱斗争中,全省各类已建成水利工程特别是饮水解困三年大战十五期间兴建的600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42万处分散供水工程,有力确保了大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需要。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全省仍有国家认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248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36.9%,改变这一状况任务艰巨。

第三,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遏制环境恶化、构筑农村生态安全体系的有效做法。一方面,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坚持治水、改土、兴林、修路协同推进,特别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抓好沃土工程金土地工程水保工程建设,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与环境,从源头上遏制农村水土流失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以沼气为代表的户办工程建设,可改变农村的人居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控制农村的环境污染。

四川虽然是千河之省,但因投入不足,这个水资源大省并没有相应成为水利强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水利工程严重不足,特别是骨干工程明显偏少。二是已建成工程配套不全。在今年大旱急需用水的情况下,全省水库竟有21亿立方米水送不出去。三是水利工程病险严重。因此,四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经到了必须大搞的地步了,决不能小打小闹;已经到了必须立即行动的时候了,决不能慢慢腾腾;已经到了必须摆在突出位置的关头,决不能等闲视之。

建设四大水安全体系

完善调水补水网络

记者:这么说,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即将掀起新一轮的高潮,请问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打算?

郭永祥:搞好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水利为中心,以耕地为基础,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路子,既要谋划长远,着眼治本,又要狠抓当前,速见成效。从长远来看,我们将加快建设以骨干工程为支撑的调水补水网络,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从根本上解决全省干旱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在盆地腹部地区,计划用十五年时间,全部建成五个大型西水东调工程和四个大型北水南补工程,形成健全的五横四纵调水补水网络。五个大型西水东调工程分别是:都江堰供水区(含毗河供水区)、玉溪河供水区、长征渠供水区、向家坝水库供水区、引大(渡河)济岷(江)工程。四个大型北水南补工程包括:武都水库供水区、升钟水库供水区、亭子口水库供水区、罐子坝水库供水区。在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区,建设以中型水库为主的骨干工程;在川西北高原区,建设以引水工程为主的骨干工程。到2020年,全省蓄引提水能力将从目前的260亿立方米提高到42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由10%提高到16%,有效灌溉面积从3750万亩增加到6350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从55%提高到90%,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44亩提高到0.69亩,同时形成强大的洪水控制能力,基本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四川要构建四大水安全体系,即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安全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安全体系、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协调发展的产业安全体系,力争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的用水环境。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力争竣工投产一批,尽快建成紫坪铺、武都水库、大桥灌区一期等3个大型工程和中江黄鹿水库等16个中型工程;早日开工一批,全力推进亭子口、永定桥、二郎庙、小井沟等4个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储备一批,加快升钟二期、武引二期、毗河引水等3个大型灌区工程和中型打捆项目兴蜀工程的前期工作。二是狠抓已建成灌区配套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全部完成966万亩灌面配套建设任务,增加供水能力20多亿立方米,增加供水人口1000万。三是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全部完成现有798座病险水库整治任务,充分发挥工程效用。四是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和无水源地区为重点,计划十一五解决1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大力开展节水工作。围绕构建节水型社会,切实增强节水意识,广泛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设施,抓好大中型灌区渠系节水改造、流域水量分配控制性工程等节水工程建设,严格实施节水管理措施,努力做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和合理用水。到十一五末,全省水的有效利用率将由现在的38%提高到45%

记者:着眼当前,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建设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郭永祥:今冬明春,要紧紧抓住当前这一农建工作的黄金时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计划2007年投入9亿元,新建480处集中供水工程和一大批分散供水工程,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开展已建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入,搞好以都江堰灌区为重点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抓好仪陇思德水库等中型灌区万亩以下渠系配套建设。计划2007年投入3.5亿元,新增配套灌面30万亩,增加供水能力近1亿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三是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争取完成20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恢复库容3200万立方米。同时对今年因旱干裂的水库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处理。四是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动群众实施以四水(水池、水窖、水塘、水井)为代表的集雨节灌工程,提高旱片死角的蓄水能力。计划2007年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解决71个县157个旱山村的缺水问题。同时抓好末级渠道建设和维护,组织引导群众搞好农毛渠的新建、疏淘和整治。五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监测。力争完成2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六是抓好蓄水保水提水工作。利用每次降雨过程和江河有水时机,采取堵溪截流、拦河扎堰、引水入库等措施进行蓄水,严禁弃水发电和放水捕鱼,为确保明年春季人饮和灌溉用水,全省已下达3000万元提水费,提水6亿立方,并适当增加了冬囤水田面积,克服今年百年大旱的后续影响。   (封艾宁)

(来源:四川水利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