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到四川省华蓥山去观看镶嵌在山坡上错落有致的山平塘、蓄水池,固然惬意,然而,去欣赏如玉带飘落在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引水渠,更是愉悦万分。欢快无比的渠水一路绽放着浪花,流向田间地头,淌向果园林间,滋润着土地庄稼,也滋润着庄稼人的心田。
“水是农业的命脉,更是我们庄稼汉的命根啦!”在华蓥市阳和镇楼房沟村,一位正在维修引水渠的老农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天老爷大旱,要不是我们村原先靠‘一事一议’修建起来的石河堰和那几口山平塘救了急,保住了庄稼和果园,恐怕我们只能喝西北风了。”老农所说的“一事一议”,是该市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措施之一,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不足,农民投工大幅减少,使农田水利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种因政策体系、投入方式和管理制度等转型带来的困境,华蓥市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走民办水利的路子,有效化解了一道道难题,使山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着红红火火的局面。
民办公助: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于国家投入资金和地方匹配资金都相对有限,近年来,华蓥市便积极倡导水利建设多元化发展格局,提出农田水利建设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一事一议”为发展重点,并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投资农田水利建设。
在坚持“政府主导、民间经营”的原则下,华蓥市首先推行“办民公助”,即依托项目资金,采取国家补助一点、村社集体拿出一点、受益农民自筹一点的方式兴建水利。今年夏天,古桥办事处兴隆村利用国家补助的40万元、村社集体投入的15万元、农民自筹的25万元共计80万元,实施“饮水工程”开发山泉水,及时修建5口蓄水池,安装
自2004年以来,华蓥市“民办公助”兴建的饮水工程16处,总投资达400多万元,解决了近2万人、2.1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兴建水产养殖基地120余处计1000多亩,年产值达500万元;发展种植业主30多户,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兴建山平塘10口、石河堰5处、提灌站4处、蓄水池850余口、灌溉渠
民有民营:让“命脉”动起来
随着“民办公助”的推进,使华蓥市的业主和农民群众尝到了水利的甜头,不少业主干脆全额投资水利,实施“民有民营”,于是,“谁投资,谁受益”的兴水模式很快在该市推广开来。
唐爱民等人投资110万元,在禄市镇棕树坪村兴建一座装机容量325千瓦的小型水电站 ,不仅解决了周边2万多名群众的生活生产用电,而且在今夏严重干旱期间,提水灌溉周边的农作物,有效地缓解了旱情,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业主高兴,农民欢迎,达到了“双赢”。2004年春天,广能集团下岗职工刘兵先后投资60多万元,租用双河办事处所辖的深沟水库发展渔业,目前养鱼水面己发展到140亩,仅9月以来共捕成鱼4万斤,现有库存鱼10万斤,年产值达55万元。截至10月,该市“民有民营”业主开发水利达150处,总投资8300多万元。
一事一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以往花钱去抗旱,不如合股搞冬建,一次投资长受益,大家事情大家办。”这是今冬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流传在华蓥山区的顺口溜。
这句顺口溜来源于华蓥市今年遭受的特大干旱。禄市镇山门口村前几年一遭天旱,村民们只好花钱租用设备提水或顾人抗旱,2005年冬天通过一事一议,由村民集资8万元,维修整治山平塘3口,新建引水渠近
(来源:中国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