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为120至150个旱山村“解渴”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06-10-27
浏览:3551
字号:
A+
A
A-

我省将增加财政投入,多修建水池、水窖等小微型水源工程———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和谐四川建设,既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8700万四川各族人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

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专栏《扎实推进和谐四川建设》,报道我省在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实践,聚焦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进和谐四川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关注各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新动作、新进展,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在和谐四川建设中的新风貌、新经验。敬请关注。

本报讯(记者夏先清)简阳市武庙乡付夕坪村原是个干旱村,如果不下雨,这里到了农历七月都栽不了秧子。但75岁的老农郭训邦说,今后若遇见大旱全村人并不愁:村里近两年来搞集雨节灌工程,修建240个小水池、5个堰塘,村民种水果不怕没水,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

这就是小微型水源工程起到的效果。记者获悉,今后我省将增加财政投入,多建水池、水窖、水塘、水井等,计划每年使120150个像付夕坪村一样的旱山村告别缺水之苦,受益农户达3.5万左右。其中明年计划投入5000多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解决71个县157个旱山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2001年开始,我省加大在旱山村、缺水村引导农民群众实施集雨节灌工程项目力度。5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2.8亿元,引导和带动群众投资3.57亿元,因地制宜修建投资少、见效快、产权明晰、利益直接、管理方便的水池、水窖、水塘、水井等小微型水源工程9万多处,新增水量2185万方,为867个旱山村的63万亩耕地提供了灌溉水源,受益农户达16.8万户。据测算,在今年8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中,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项目区与去年相比,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减产15—20%,低于今年全省20%的平均减产水平。

据了解,省政府计划今后加大集雨节灌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是基础性、引导性投入。目前各地纷纷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构建相应的投入增长机制。如成都市已决定明年市级投入2.8亿元、区县配套600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农业专家称,对于广大旱山村的老百姓来说,建一口水池,打一个水窖,修一口水塘等,不仅有助于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而且这些小工程与其他大工程配套,还有助于开辟增产增收的路子。

(来源:四川日报  200610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