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区)评选是由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在全国评选表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先进性,“十五”期间水利建设成绩显著的县(市、区),评选的规格高、要求严,主要从领导重视、规划到位、投入保障、工程质量、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区)共评选100个先进县(市、区),四川省仅5个名额,成都市仅温江区入围。
治水:生态 美丽
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江大力推广生态河渠建设,做细“水”文章,把绿化、生态修复、环境打造与水利建设有机结合,有效地撬动了城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阀门。
绿色长廊守卫金马河
河水滔滔,苇絮飘舞,在金马河下稀饭堰段,已经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廊。
2005年紫坪铺电站建成后,对金马河来水起到了明显的调峰作用,水流量减小,导致水生态环境状况下降。针对这一现状,温江率先提出了金马河生态综合治理思路,并于 2005年在下稀饭堰防洪整治工程中付诸实施。基本做法是:修筑堤防,防御洪水;建设弧形河床,平顺河道,归顺水势;河道内种植芦苇,护堤、净水,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堤防及背坡种树植草,形成沿河绿色长廊。此种做法得到了省、市防洪工程检查小组一致肯定和好评,为金马河全程的综合治理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整治沟渠 消除内涝
走进和盛镇苦桥村,只见竹木葱茏,小桥流水,这就是去年改造好的江安三支渠。
“过去的江安三支渠不是这样的!”当地村民陈洪彬激动地说。过去江安河三、四支渠因年久失修,渠堤垮蹋严重,渠道输水不畅,每值暴雨天气就会造成该区域内涝。2005年,温江把江安三、四支渠的整治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财政资金1920万元,对长
近年来,温江区坚持农田水利服务“三农”的方针,加大内部渠系整治力度,“十五”期间,全区共投入资金9618万元,整治量是“九五”期间整治量的3倍。
以水营建生态城市
杨柳河、江安河贯穿温江城区,过去河堤老化,垮塌严重,垃圾成堆,环境较差。近几年,温江区结合所处成都上风上水的地域优势,提出“城在花中,花在绿中,绿在水中”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突出河道水环境打造在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加快了对城市及周边河道的综合整治进程。
“十五”期间,温江区共投入1.57亿元,整治江安河、杨柳河
创新做法
为解决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问题,确保水利工程长期良好运行,温江区创新机制,在城区和农村分别组织了相应的维护机构。
在农村,率先在新建的江安三支、四支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经过一年运行,在维护水利工程、启闭设备、环境卫生、调节用水纠纷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对于城区河道的维护,组建城区河道保洁队,负责对河道污口监控、浮漂物打捞、管护地垃圾清运等日常管理工作,使得城区河道干净清洁。
用水:安全 灵活
在利用水资源的方面,温江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水利行业资源优势,努力打造观赏鱼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充分发挥过境河流的水资源优势,将在金马河筑坝蓄水,为新建水厂、生态环境用水提供可靠的地表水源。
确保农村群众安全饮水
“十五”期末,温江把农饮安全纳入全区重要工作,及时编制完成了《温江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分步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截至目前,该区通过各种渠道共投入资金2.2亿元,敷设自来水管网
为解决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温江结合新农村集居点的建设,采取财政少量资金投入作引导,吸纳民营企业出资,分步解决集居点的供水问题。同时将在温江北部新建10万吨/日水厂一座,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北部镇(街)和城区周边供水问题。
发展观赏鱼产业促农增收
近年来,温江区观赏鱼养殖户逐步增多,并形成一定规模,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交易量占成都温带淡水观赏鱼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为把观赏鱼产业做大做强,温江区制定了“四个一”的发展思路:建立一个基地,不断引进和开发新品种,扩大养殖面积,提高科技含量;组建一个协会,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建设一个公司,推进观赏鱼养殖销售企业发展;打造一个品牌,对观赏鱼进行商标注册,加快观赏鱼标准化生产的推广。目前这些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