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温度偏高,出现了严重干旱。随着旱情逐步升级,抗旱工作的重心也由开始的保苗用水转移到保人畜饮用水,最终确定为力保人饮。解决老百姓有水吃的问题是一切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抗旱工作不可放弃的最底线。特大旱灾不仅仅是在考验我们的抗旱能力和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检验我们的人饮工作。那么,我们做得怎么样呢?
一、集中供水工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水利部门累计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57.77万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0.67万处(场镇集中供水工程0.38万处),分散工程57.1万处。日供水能力可达432.7万立方米,解决了2370万人(其中场镇114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这些饮水工程改善了群众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在今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全省集中供水工程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仍有6164处(占92%)集中供水工程运行正常。依靠这些饮水工程,304万户、135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有了保障。据此估算,全省仅连续干旱1个月,节约拉运水的费用和减少疾病的支出两项就达11.81亿元以上;在旱期,集中供水工程为家庭种养和大户养殖业保驾护航,由此而增加的收入达4.2亿元以上。同时农村饮水工程在预防火灾、减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也非常突出。如达州市万源市草坝镇居民要求建设饮水工程和解决临时饮水困难的上访事件达8起,群众争抢水纠纷达36起,群众用摩托车运水发生的交通事故达3起。而南充市仪陇县提前解决了2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今年特大旱灾面前,当地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干群关系也非常融洽。
二、分散小微型供水工程抗旱能力较差
全省分散小微型供水工程近160万处,其中,由水利部门建成的57.1万处,其它小机井100万余处。这些工程同样为方便群众的生活、改善群众的生存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蓄水能力小、水源无保障,随着旱情的逐步发展,一些工程慢慢干涸不能使用。据调查,目前由水利部门建成的57.1万处分散工程中有41.68万处(占73%)运行基本正常,其余不能正常供水或已停止供水。许多小机井由于深度不够(25米以内),口径太小(140毫米),抗旱能力极差,大部分已不能正常使用。如万水源市草坝镇共打小机井102口,目前有水的仅3口,其余全部枯竭。
事实证明,大部分小微型供水工程特别是小机井的抗旱能力有限,不能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因此我们在以后的饮水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对引泉、打井等小微型供水工程,在充分论证水源有保障后,方可采用。
三、水源的选用和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在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目前已有531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不能正常运行,水源枯竭是根本原因。按《村镇供水技术规范》,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20年一遇的干旱年水源有保障),应当说绝大多数集中供水工程都达到了这个标准。但是少数集中供水工程和绝大多数分散供水工程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集中供水工程供水面较广,规模较大,水源选择特别重要。在确定水源时,由于一些小流域无水文计算资料,通常是在枯水期实测其流量作为最枯流量。但这个流量的保证率是否高于95%,却很少进行频率计算。加之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地质变迁以及特旱期对上游来水的拦截等多方面的影响使水源的选择具有许多不定因素。因此选择水源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富余量,并且还要加强水源的保护及流域内植被的保护,减小人类破坏的影响。省水利厅曾以川水发[2006]3号文下达了加强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了对水源的保护工作。但各地对水源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在水源地排污、肥水养殖、毒鱼、炸鱼等现象还存在。对水源的保护不力,也增加了我们这次抗旱工作的难度和投入。
在这次特大干旱中,也显示出了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确定它的备用水源并作好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人口较密集的场镇还应确定它的应急水源点。
四、供水工程的建设标准应提高
据调查分析,旱期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的供水工程建设标准都较低。水利部门累计建成的57.77万处农村供水工程中,有41.45万处是在2000年以前建成的,其中70%以上的小微型供水工程都是在全省大战人畜饮水时期建成的。由于当时只要达到有水吃的目的就行,资金投入较少,对水源、水质要求都很低,所建工程都比较简陋。并且勘测设计没跟上,全民施工,工程建设质量也比较差。因此在一般干旱年景能够保障供水,在今年特大干旱中基本上都不能正常运行。现在已进入安全饮水建设阶段,加之受今年特大干旱的启示, 在以后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作好饮水工程前期的勘测设计工作,搞好方案比选,精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设计人员应当大胆应用和推广供水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例如采用一些处理净化效果好的设备,可使我们对水源水质的要求降低,对水源的选择范围就会扩大,对工程的抗旱适应能力也会增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工程造价。
五、尽快建立健全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虽然旱灾的发生不像其它事件那样突然,但是干旱对饮水的影响却是十分直接且难以控制的。凡事有预则立,无预则废,供水工作更是这样。科学的供水安全应急体系对维护人的生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次旱灾中,我们可以为建立健全全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体系总结很多经验和教训。如平昌县大寨乡场镇,当供水不能满足居民饮用时,立即启动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水利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对场镇居民作好安抚工作,并迅速对周围的水源水质进行化验,最后确定5公里以外和9公里外的两处水源分别作为运水的1、2号取水点,同时派人对两水源守护并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牌。政府部门确定水价为2.5元/担,由指定车辆运水,限量供水。随着旱情的延续,缺水范围越来越大,需水量越来越多,运距越来越远,运水成本也越来越高,于是由政府对运水车辆适当补助,水价不变,以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利益。由于各项应对工作均能及时有秩地开展,因此尽管遭遇特大旱灾,当地老百姓仍能正常生活,秩序井然。
我省已在2006年7月份印发了《四川省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但不少市、县各以及供水单位还未制定完善相应预案。全省镇供水安全应急体系还不健全,应尽快着手完成该项工作。此外,各级政府储备一定数额的村镇供水安全应急经费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农村饮水建设还需加快
国家在2004年底正式启动了饮水安全工程,要到2020年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我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计划用15年时间解决3000余万人口的不安全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建设的目标由以前的有水吃转变为现在吃好水、好用水。然而在今年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全省尚有443.6万人、586.61万头牲畜因旱饮水极度困难。仅遂宁市就有105个乡镇,1230个村,6607个社44.8万人、45.5万头牲畜饮用水困难。由此可见我省饮水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各地要抓住灾后干群盼水急切的有利时机,加大建设力度,迅速掀起农村饮水建设高潮。
(农水局)